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提高一段进口温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0 14: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1日,由于原料中断,我厂停车搞检修3天。在这个期间内,我仔细分析了近阶段和去年的转[wiki]化工[/wiki]段记录表。发现了如下问题:今年与去年相比较,一段层中、一段出口温度平均下降30度;二段出口温度下降10-20度;三段出口较稳定;四段出口上升20-30度;五段出口上涨5-10度。这说明触媒特别是前两段触媒老化较为明显,反应“后坐”。平均转化率下降,系统阻力上升。由于时间紧张,公司催促开炉,没时间对触媒进行筛选处理。开机时,进行了如下处理:转化升温时,一段进口温度到420度后,继续保温热吹了5小时后才接气生产;一段进口温度从422度提高到425度;二段进口温度从472提高到475度;其他三段进口温度不变。开机正常后,发现SO2浓度在8-8.5时,一段层中温度能达到590度,一段出口温度能到610度,相同条件下,比一二月提高了25度左右,四段出口温度下降了10度左右,改善了反应“后坐”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0 2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反应温度后座?一般为后移.
你们公司真可以,这么长时间才由你发现这样的情况,再进行处理.如果你不发现,就一直不处理了?车间怎么进行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0 2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调整是对的,在正常的操作范围内,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是要经常做,有利于装置的正常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1 12: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的经验,你这样操作可能不会超过3天,温度还是会回落到正常的温度范围,除非你经常开着电加热炉,因为转化器内温度,都是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以及转化率的高低来维持的,在一定的二氧化硫浓度和一定的转化率的情况下,温度想大幅度地提高,可能性不大。而且,以我个人的看法,以你现在的操作温度,一、二段的温度太高,不太符合一般的操作要求,触媒的粉化会更严重。
    同意二楼的看法,这种现象应叫“温度后移”,不叫“后坐”,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操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转化率是低的,一般来说,转化器的各段温度是“前高后低”,如果是“前低后高”,转化率肯定是低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靠前面的一两段触媒中毒或粉化等原因,使触媒活性降低,造成转化率低。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低,而这时风量又开得太高,使一、二段转化不完全,而低浓度的烟气在后几段中,又是适宜的,能够转化,这样就造成了“前低后高”的温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2: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坐”即为转化后移,只是称谓不同而已,“[wiki]硫酸[/wiki]生产技术”内关于二氧化硫转化温度后移便称为“后坐”。我所说一段出口温度能达到610度,是指浓度较高,抽气量较大的情况下的温度。现我们正常操作温度一段出口一般在570-590度。已经维持了6天了,当然,如此追求高产的操作方式转化率远低于设计要求,现仅仅有98.5%左右,上不了99%。只是我非常担心一段触媒长时间在高浓度、高负荷下工作,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1 14: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8.5%的二氧化硫气浓进口温度425度,出口温度能到610度吗?
这样的气浓在硫铁矿制酸装置来说不能算太高的,正常设计气浓就是8.5%,再说硫磺制酸气浓一般都在10%,有的大型装置气浓设计值为11%,根本没有担心的必要.
出口温度570~590度,说明沸腾炉操作不稳定,转化温度波动太大,转化率不高也正常.要是实在稳不住沸腾炉和转化温度,建议你公司再加一段转化层.
你的分析和做法还是可以的,问题是作为一名技术或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掌握情况和处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3: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说的是。我厂沸腾炉波动的确比较大:没有氧表,没有二氧化硫分析仪,原料含硫在33-40%波动。配料完全靠用人力,判断问题基本上就参考炉温和渣色。我指8.5%是化验室测出来的,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操作都全靠经验了,眼睛不够明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2 15: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仪表没到位是个大问题,但人的观念跟不上问题更大.
管理要严和细,要到位.
操作要精心和尽职.
原料问题各厂都存在,但进厂后的管理是否到位,各厂就大不一样了.
如:何地的矿?品位多少?
如何配矿?放于何处?何时使用?
车间有主任,的技术人员,工段有工段长,有配矿人员.公司有生产管理部门.从上到下一起尽责,也能保证长周期稳定生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3 0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厂出现如此大的问题至今才由你发现,时间确实长了点,可能在管理工作上存在着缺陷.我们搞化工生产的,有问题就必须及时分析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才能保证生产安全,高效进行下去.如果气浓不低的话,我认为是触媒有粉化现象,有机会停机筛分就是了.
[ 本帖最后由 HYHA1319 于 2008-3-13 09: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16: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料含硫在33-40%波动。波动范围也太大了吧?你们的原料管理根本就有问题,可以说你们完全没有配矿!另外原料含硫在33-40%,转化入口气浓才8.5%,也应该检查系统的漏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6-22 04:00 , Processed in 0.0491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