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技术分析] 中石化等央企超常布局加氢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将打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1 22: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石化等大型央企超常布局加氢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将打破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现阶段,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处于从工程验证到产业化爆发的前夜,但看起来技术更加成熟的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显然不如锂电那么顺利。问题出在仿佛垂手可得的氢能恰恰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我们都在期待一个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纯净的氢世界,但谁来满足燃料电池的能源?谁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的氢气?谁来投资方便补给的加氢站?
  • 中石化“十四五”1000座加氢站让中国“2030年5000座”不是痴人说梦
我在1月10日《大势所趋,传统油气企业是被颠覆、被顺应、还是要主导新趋势?》一文中大胆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加氢站一定不止1000座,而可能是5000座或更多。”虽然我这个预测很真诚,也做了一些论证,但要说我一点不忐忑也是骗你的,毕竟这一预测比国家氢能标委会发布的1000座目标多出了4倍!我这样冒失的预测不是基于权威部门的目标,也不是基于各地方政府的氢能规划,而是基于产业发展的逻辑。“可再生能源+氢能”的供给体系将打破原有能源资源的垄断格局,而以“电气化+电动车”的应用体系将颠覆性地替代化石能源。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不断萎缩的市场,资本市场更是给予了新旧能源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宁德时代的市值超过了中石油、中石化。因此,我判断传统石油企业必将加速在氢能领域布局来实现从肮脏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型升级,并通过氢能的基础建设来维持在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还好,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中国石化报》就披露了中石化“十四五”期间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目标:在氢能交通和氢基炼化两大领域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中石化独家五年建1000座加氢站,中石油显然也不会少,假设中石油、中海油建1000座,其他单位加现有存量500座,到2025年就是2500座。2025年后燃料电池产业和氢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26年-2030年的建站应该不会少于前五年,这样看来5000座加氢站的预期就不是痴人说梦了。
  • 战略布局不计较短期盈利
理论上,在交通领域燃料电池的使用成本在氢气价格50元/kg以下时就可以低于95号汽油的使用成本(刘延伟《氢源与氢能发展动态分析》),购置成本在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也将大幅下降,而且现代、丰田的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不含补贴的购置成本也已经到了40-50万元(人民币)左右,并不是难以承受的价格。但长期以来,“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加氢站,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氢车用户,而没有足够的用户,就没有人愿意投资加氢站。从短期的经济性考虑,加氢站和氢车的矛盾几乎是“无解”。所以,才有了“尼古拉”式的“应用场景”的探索,在特定的区域内实现氢车与加氢站的经济“闭环”。于是,各种理由将燃料电池定位商用车的应用,仿佛“纯电动替代汽油,燃料电池替代柴油”便可以与纯电动达成和解。一座加氢站的建站动辄就是上千万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充电桩,而且审批流程也特别复杂,这样的结论必然会让加氢站的建设变得更加谨慎,不利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目前国内的加氢站大部分都是服务于公交车或工程试验,地点比较偏僻,没有考虑普通居民加氢的便利性,客观上加重了“氢能不适用乘用车”的认知。但全球燃料电池汽车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和韩国并没有将燃料电池汽车定位商用,而且从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比较上来看,两种动力的车在性能上相差很大,纯电动并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偏好,实际影响氢能发展的不是燃料电池汽车本身,而是氢气的来源和基础建设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需要计算投入产出,但对于中石化来说,显然是对氢能源的战略性布局更重要。按照每座加氢站平均建造成本1000元计算,1000座加氢站需要投资100亿元,相当于将中石化年利润的10-20%拿来做一项未来业务5年的资本开资。所以,关键不是短期的盈利,而是要明确未来能源的方向。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团、宝武集团、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央企都已经在氢能产业开始布局。但仅仅跟随行业的趋势进行一般项目的投资是不足以改变世界的,要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具有开创性的战略,显然,中石化已经非常明确将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而且不仅仅局限在加氢站。2019年7月中国石化在佛山建成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这也是我国第一座可同时为燃油、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补充燃料的站点。2019年9月作为中国石化的战略投资平台,中石化资本公司战略参股上海重塑。

2019年11中国石化与法国液化空气签署合作备忘录,液化空气将成为中石化氢能公司的参股方之一,共同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2019年11月中国石化与液化空气在上海的两座加氢站,即西上海油氢合建站和安智油氢合建站正式投入运营。

2020年3月北汽福田、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北京民航机场巴士有限公司、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合作意向。

2020年4月,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石化广东石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氢能产业建设,预计系列项目营收将超过100亿元。

2020年4月28日湖南岳阳市氢能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该项目由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南核电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投资额达11亿元。2020年5月12日河南新乡市政府与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5月28日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联手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氢能汽车应用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区,重点规划在该区新建20座以上集加氢、加油、充电、非油、光伏发电等“五位一体”综合能源销售站,预计系列项目营收将超100亿元。

2020年5月30日,中国石化天津石化10万标立/时天然气制氢装置中交,该制氢装置是全国范围内采用国产技术(工艺包)、并由国内设计院设计的单套产氢规模最大的同类装置。该装置采用LPEC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水蒸气转化制氢技术,实现了进口工艺包的国产化替代。20206,中国石化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油产品检验实验室顺利通过现场评审。本次扩项主要新增氢源等领域,标志着中石化在国内率先完成氢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控制项目CMA认证(中国计量认证)。20206,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分公司表示,根据之前公示的嘉定区加氢站布局与选址专项规划,到2025年嘉定总计拥有15座加氢站。这其中,上海石油承担了11座加氢站的建设任务,后续还可能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加。20207,随着用于氢能源项目分析的带氦电离检测器色谱仪抵达,中石化广州石化氢能源项目一期的一氧化碳、总卤化物等8项分析仪已经全部就位。目前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目建设进入后期,计划2020年三季度建成投产,每年可生产高纯氢约1500吨。
20207,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开发广东广州黄埔区综合能源站项目,首期项目将建设东明三路、凤湖二路、埔心村等3个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商业等五位一体综合能源站(含加氢)。20207,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青浦工业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拟规划发展8座油氢合建站。2020年7月,中国石化与穗恒运A合作投资开发黄埔区综合能源站项目,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双方各自认缴出资3000万元,该项目将建设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商业等“五位一体”综合能源站(含加氢)。2020年9月,中国石化首套拥有自主产权技术、能生产燃料电池级高纯氢气的试验装置在高桥石化开工一次成功,该试验装置能生产纯度为99.999%的高纯氢气;2020年10月,中国石化资本与恩泽基金、康明斯中国在北京签署合作意向书,三方将利用各方优势和资源,共同促进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开发及推广,推进绿氢产业发展。

2021年1月4日,中国石化旗下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工,意味着国内储氢成本将大幅降低。
2021年1月7日,中国石化邀请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股份、中环电子等4家光伏能源企业,共同召开新能源产业发展视频对话会,就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2012年2月17日,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这显然并不是中石化近两年全部的氢能项目,但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中石化在氢能领域布局的思路:(1)战略性投资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加强对氢能应用端的了解;(2)与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协议,在重点区域建设加氢站;(3)与化工企业、气体公司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合作,投资不同技术路线的制氢项目;(4)与下游应用端客户战略性合作,培育氢气应用市场;(5)投资储氢核心材料,在48K大丝束碳纤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6)投资检测项目,提高氢气应用的可靠性。
  • 带动氢能产业,打破产业发展瓶颈
在本次能源革命中,虽然氢能是最后登场的主角,但显然它对传统能源企业更加友好,无论是在氢气的制取、储运、加氢上,传统化石能源企业都可以沿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发挥作用。3万座加油站,中石化拥有完善的车用能源服务网点;年产350万吨的氢气,中石化是目前国内最大氢气生产企业。依托现有炼化企业的副产氢资源,中石化目前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建成9000公斤/天的高纯氢供应能力;已建成42公里“巴陵-长岭”氢气管道,平稳运营6年;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已累计开展加氢站试点项目27个,在广东、上海、浙江、广西等地布局了加氢站点。大规模招标和油氢混建一定会降低加氢站的建造成本。尽管中石化拥有大量的副产氢资源,但这副产氢不是他们发展氢能的最终目标,绿氢才是中石化发展的方向,2021年1月张玉卓董事长与四家光伏企业的视频会议,就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一是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优势,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全力降低成本,实现协同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在化工材料方面的技术研发优势,深化互利合作,加大电池材料方面的技术攻关力度,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及寿命,全力降低光伏组件生产成本。三是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内部电网消纳优势,合作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在中国石化的落地,降低用能成本,实现共赢发展。四是充分发挥中国石化营销网络优势,推动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在国内相关示范区及产业园区探讨合作试点绿电制氢以及加注示范等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共同推进氢能高水平示范。近期,中石化提出十四五期间建1000个加氢站、7000个分布式发电站,表明中石化在这次能源转型中不仅仅是“顺应”时代,而是要更加主动地引导中国能源转型。中石化提出“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显然有备而来。对中石化来说,在行业启动期,投资10个加氢站是试点,投资100个加氢站是配套服务,投资1000个就是领先于行业战略的基础建设,是对能源格局的改变。根据2月15日德国LBST发布第13次全球加氢站评估报告,到2020年底,全球共建成553座加氢站,全年新投运107座加氢站;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加氢站127座,新增61座。也就是说,未来五年中石化每年加氢站建成数量将超过2020年全球新增量,也超过中国已建成加氢站的总数。国内外很多传统能源企业都在布局氢能源,如国际市场BP、壳牌、法液空、空气产品、林德等,国内除中石化外,国电投、东方电气集团、中石油、宝武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船重工、中车集团等中央企业也纷纷布局氢能产业。我们预期,中石化的加速布局必然调动更多致力于转型升级的能源公司更大的积极性,加速中国氢能基础建设的进程。我们注意到,1月7日的张玉卓董事长与四大新能源公司的视频会议和本次十四五氢能目标都引起了行业内巨大的震动,这看似中石化一个企业的战略,却是中国进入氢社会的一个具体的、可以到达的行动,因为大规模的氢能供给意味着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瓶颈将被打破,如同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打开一道闸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5-1-22 15:06 , Processed in 0.0532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