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开启左侧

如何提高一次盐水质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08: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盐水控制指标包括:NaCl浓度、盐水中杂质含量、过碱量、pH值、温度等。
1、氯化钠含量低会造成电解质电压降升高,电槽导电性能降低,电流效率下降。因此使盐水中的氯化钠质量浓度一直维持在315g/L以上(离子膜电解系统一般要求浓度在300±5g/L),有利于提高氯化钠溶液在电解槽中的导电率,及降低电解槽的电压降。造成化盐水浓度低的原意是多种多样的:①化盐桶盐泥太多,盐层有效高度不够或者断层或形成假盐层,导致盐水不能饱和;②化盐水硫酸根含量过高,导致氯化钠含量降低;③部分付产盐致密性很高,含有其他杂质,溶解速度很慢;④化盐水流量过大,化盐水上升速度超过化盐桶设计流速;⑤化盐温度低,溶解速度慢;⑥原盐松散剂含量太低或存放时间太长,结块严重;⑦化盐水氯酸盐含量过高;⑧分析药品问题;⑨化盐水进量分布不均匀或盐水管短路,化盐桶部分进水管堵塞;⑩精制剂或者助沉剂代入过多的水分。分析原因从而确定如何入手。
2、盐水中杂质包括:Ca2+、Mg2+、Fe3+、Ni2+、Sr2+、Ba2+、I-、SO42-、TOC、ClO3-、游离氯、SiO32-、Al3+、SS、F-、Mn2+等等,分别确定各种杂质是如何带入盐水中,然后根据工艺要求和除去方法使之达到合格标准(各种杂质的影响机理具体可参见《氯碱工业》2007(7)刘立初著盐水中杂质对离子膜的影响一文)。
3、一次盐水NaOH含量超标,会致使树脂塔的吸附效果降低,进槽盐水的pH值升高,Ca2+、Mg2+含量上升,出槽淡盐水中游离氯含量上升,槽内副反应增多,严重的还会损伤阳极。进槽Na2CO3含量超标明显表现在单元槽的进料软管剧烈抖动,阳极出料软管中有大量的泡沫,严重的甚至阳极出料软管无物料流出,出现断流现象。因此应根据原盐的好坏来确定加两碱的多少,与化验室配合控制好盐水中的过碱量,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过碱量过高造成中和时消耗盐酸的量,二来可以避免以上负面影响。
4、pH值的影响与过碱量的高低有较大的联系,但在这里我单独列为一类,是觉得PH值的影响表现在好几个工段都各不相同:一次盐水精制中为了钙镁尽可能的除去,应该使PH高于11,减小螯合树脂塔的压力,但是pH又不能过高,否则氢氧化镁沉淀颗粒细小增大预处理器压力,膜过滤器的运行时间短、反洗次数多;二次精制时因为螯合树脂塔的吸附能力的原因,一般pH控制在9.0~9.5之间;而进电解槽的盐水pH值一般在2~5之间,低于这个范围,会使离子膜阴极羧酸层酸化,破坏膜的导电性,膜电压很快上升,而pH高于这个范围,则会造成阳极副反应的增加,电流效率下降升氯内含氧量升高,Cl2纯度降低,阳极液中NaClO3含量升高,阳极效率下降,影响阳极寿命。PH值的控制应结合过碱量和在每个工段的要求来实现控制。
5、一次盐水一般采用热法化盐,原因可以解释为好几个方面:盐水温度高,溶盐速度大,盐水容易达到饱和,提高设备生产能力,盐水温度低,氯化钠的溶解度较低,还会影响到盐水的浓度,从而间接影响澄清。温度较高加快精制反应速度,使精制反应完全。因为粗盐水温度较低,精制反应进行速度较慢,精制反应不完全,在澄清桶内仍在继续反应,导致澄清桶出口盐水浑浊。温度较高降低粗盐水粘度和密度,使盐泥密集容易沉淀;粗盐水温度低,盐水的粘度较高,影响盐水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不利于澄清操作。但盐水过热会因热量损失大,容易产生过饱和而导致氯化钠晶体析出,会堵塞管道等,故盐水生产中一般采用热法化盐,化盐温度在控制55~60℃。
总之要提高一次盐水质量要从以上各个方面入手,工作做到细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0: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原材料原盐质量要高,杂质较少 单一;再次,加强员工培训和责任感,这个就看具体公司的企业文化教育的怎样了和员工的认同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严格控制原盐的质量;2、严格控制精制剂的质量;4、严格执行工艺指标;5、强化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加强考核、提高员工的操作素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12-29 10:34 , Processed in 0.0491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