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膜的水泡和盐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5 17: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jl1981 于 2013-1-6 19:54 编辑
在资料中经常看到膜起水泡和膜起盐泡等字眼
请问两者是说的同一种东西吗?外观上看起来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有什么异同吗?

hcbbs


hcb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0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找不到了,旭硝子有这方面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0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子膜的盐泡是因为,1垫片粘贴不当,2,离型剂和黏结剂涂抹在极网上。而水泡是因为;1,阴极流量过小。2,阳极流量过小,3阳极液酸度过大,4,阴阳极液温差过大,5,反向电流,6,过电流,7正压差过大,8,槽温过高。因时间问题,先说这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1 1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nren2 于 2013-2-21 11:33 编辑
    起泡的种类有
水泡、盐泡、碱泡、杂质泡

    首先说
水泡
,出现高的碱浓羧酸层的水渗透能力会马上减低和出现低的阳极液浓度使得磺酸层的水分子渗透量加大,这两个现象都会引起羧酸层和磺酸层之间的渗透差从而产生应力造成,磺酸层和羧酸层分层!另外还有一点 就是当离子膜出现针孔后,由于此处的阳极液PH增加析氧电位的下降造成此处电流密度增大从而引起此处的阳极液浓度降低和阴极液浓度升高,产生上面说到的情况!
    其次说
盐泡
,当电解槽的设计不合理(如:以前的强制循环、ICI公司的FM21---SP小单极这种电解槽甚至能在极室里面看到结晶盐)、运行电流超过电解槽的设计上限及高电流密度运行、电解槽停车置换不及时不彻底以及垫片粘的位置不正确等都会造成电解槽的形成氯气的滞留区域,这些氯气进入离子膜内会和离子膜内的钠离子结合层氯化钠,溶解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结晶(如温度变化、电解液浓度变化等)从而造成羧酸层和磺酸层分层,因离子膜是亲水性当离子膜再次吸水后就产生了盐泡!
    然后说
碱泡
,正常的离子膜是磺酸层靠阳极羧酸层靠向阴极,电解时钠离子通过这两层但是所有电流不可能完全是钠离子携带,那样的话电流效率就是100%了!虽然说羧酸层对氢氧根的阻挡很好,但是即使新膜也不能达到100%往往有3%-----5%的氢氧根渗透过羧酸层来到阳极,这也是电流效率损失所在!总之,离子膜的电流效率也就是阻挡氢氧根的反渗是主要靠羧酸层,在这一方面羧酸层是远远大于磺酸层的!因此,当离子膜装反时在电解电场力的影响下就会出现大量氢氧根快速的通过磺酸层来到交界处,但是由于羧酸层的阻挡能力大于磺酸层,这时就会产生应力一方面电场力向阳极吸引氢氧根而其又大部分过不来,这样就造成了分层形成了以氢氧根为主的碱泡!
    最后说
杂质泡
,主要是盐水质量不合格,重金属或其他杂质进入离子膜形成结晶造成!
    以上是我个人总结,具体的旭硝子的资料找不到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5-5-1 06:40 , Processed in 0.0488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