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名
元素对合金钢影响 C
超过 0.6% 以上对淬火硬度不会再影响,碳化物量的增加对耐磨耗性增大。 Si
增大在低温回火之冲击抵抗。增大低温之回火抵抗性。碳素工具钢 Si 增多,铁黑铅化而脆化,少量添加,则多少会增加硬度和强度。且增加添加量则耐酸化性会增强。防止经加热结晶粒之成长。 Mn
提高淬火性与耐摩耗性。防止因硫造成之脆化性。但多量则易淬化破裂,产生残留奥斯铁而脆化。 Cu
对锻造性有害。 Ni
少量添加,增加韧性。多量添加则助生残留奥斯铁而脆化。 Cr
增淬火性,造成碳化物增强耐摩性。与 V ,Mo,W 等合成祓碳化物,增加回火性。炭化物则抑制结晶粒的形成。增大耐酸性。改善韧性。 Mo
增加高温硬度、强度、抵抗。提高回火二次硬化性。增大淬火性,防止回火脆性。 V
使微细化、增加回火抵抗性,提高在 600 ℃的高温硬度。增加淬火范围,防止淬火破裂,与韧性防止脱碳之效果。含有量增加则降低淬火性,普通在 3% 以下。造成难熔性碳化物,提高耐摩性但研磨困难。 W
提高在 600 ℃高温硬度,若含 Cr 则回火抵抗非常大,会生二次硬化,增加耐摩耗性。 Co
提高耐摩耗性高温硬度,增加多量则脆化。 B
少量添加则切削耐久力。 Ti
结晶粒微细化,提高韧性。 Se
提高工具之被削性,研磨性。 Zr
结晶粒微细化,提高韧性。 Nb
结晶粒微细化,提高韧性。 Te
提高被削性,但热加工困难。 Pb
被削性,有害 300 ℃以上的冲击性。 Re
铸造组织微细化。 Al
结晶粒微细化,脱氧剂。 O
高温、低温则均脆化。 N
降低韧性。 H
降低韧性,形成白点原因,高温退火扩散。 P
使冲击抵抗力低下。 S 与 Mn,Mo 结合,可提高工具的研磨性,但对韧性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