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处身于一个满是蚊子的房间里,你会躲到哪里呢?答案是靠着墙,躲在角落里,这样身后就不会有蚊子来了,只需对付前面的蚊子就可以了。1998年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和天文系的A. D. Dinsmore, D. T. Wong, Philip Nelson和A. G. Yodh合作的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与我们的
蚊子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实验中几位科学家先将一个直径只有0.474微米大的“大球”放到一个微型的梨形容器里。通过长时间多次光学摄影的方法,我们看到这个大球在这个容器中任何一处都可以出现,然后他们又将很多的更小的球(半径0.042微米)放了进去,这时候,从摄影照片看,大球基本上只能待在边上了.这个结果是如何发生的呢?
首先我们知道容器中的大球、小球都在不停地做随机运动,同时小球也在不停地从各个方向撞击着大球。在每一时刻,大球在不同方向上受到的小球撞击一般来说是不一样多的,大球就会因为受力的不同而向某个方向运动。当大球碰到了容器壁的时候,大球会发现靠着容器的一边不会有东西撞它了,所有的撞击都来
自另一边。于是这些撞击就迫使它靠在容器的边缘上了。实际的过程比我们这里的分析的要复杂,但大体的情况就是如此——大球为了躲避小球“蚊子”的“叮咬”而藏在了墙边上。
从物理分析上来看,这样的结果是由于熵的作用。熵是表征体系自由度(或通俗些但不大准确地说,大球、小球可以自由活动的范围)的一个物理量。由于我们的球是硬的,不会变形,那么在大球和墙壁周围总有一些地方是小球去不了的,也就是说那些地方不是小球的活动空间。而当大球和墙壁挨在一起时,这种小球去不了的地方就有了重叠。相应地,小球可以去的地方就变大了一些。那么体系的自由度也就变大了。物理规律说一个封闭的体系总是要趋向于熵最大,就是说封闭体系更喜欢自由度大的情况。这样一来,大球由于受这个规律的制约就跑到容器边缘上待着。
上面讲的这个实验讨论的物理体系就是属于被称为软物质的物理体系。199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德热纳(P. G. De Gennes)在诺贝尔奖授奖会上以“软物质”为演讲题目,用“软物质”一词概括复杂液体等一类物质,得到广泛认可。从此软物质这个词逐步取代美国人所说的“复杂流体”,开始推动
一门跨越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的交叉学科的发展。
软物质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体系等,在自然界、生命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对于软物质德热纳给出一个重要的特征:弱力引起大变化。在他的科普作品《软物质与硬科学》一书中以橡胶为例,说明了软物质的性质。纯天然的橡胶乳液氧化形成了固化的橡胶,但这种橡胶非常不结实,很容易就会因为空气的继续氧化而破碎。而将天然橡胶硫化之后就变得非常的耐用,不容易破碎。与氧同族的硫元素仅仅比氧的化学活性略
差一点,但达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弱力引起大变化。德热纳在书中写到:“如果你数一数与硫磺反应的碳原子数目,你会发现其只占1/200,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然而,这种及其微弱的化学反应已经足可以引起物质的物理状态从液态变到固态:流体变成了橡胶。这证明物质状态能够通过微弱的外
来作用而改变状态,就如雕塑家轻轻地压一压大拇指就能改变粘土的形状。这便是软物质的核心和基本定义
物理体系的状态可以由体系的内能以及熵与温度的乘积来共同描述。由于内能的变化与体系受力相关,那么在一定温度下,对于软物质,如果受到的力不大,那么其内能的改变也不会大,而在这样的弱力作用下,又要求体系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那么就一定得要求它的熵变化剧烈。也就是说,在软物质中体系的变化主要是由熵引起的,或者说熵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软物质就可称作是由熵操纵的物质。在此作用下,软物质体系会出现很多新奇的行为,比如原本混乱的微观体系会变得井然有序,复杂的蛋白质分子会自行折叠成特殊的结构等等。利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制造许多有特殊性质的软材料,它们是硬材料难以取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