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话题讨论] 如何从粗合成气中分离出甲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5 10: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用鲁奇、BGL等煤气化技术,所得到的合成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甲烷,气体组成(V%)大致为:CO 56%,H2 28%, CH4:7%,CO2:8%,现需将CH4分离出来,CH4纯度要求在95%左右,拟进入天然气管道作为民用燃气。请问采用什么分离方法比较合适,投资、运行费用较为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1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的一氧化碳要不要收?初步考虑可以用变压吸附回收一氧化碳,脱二氧化碳,收甲烷.氢气.
想要收率高,纯度高,就要增加均压数,增加设备投资就高,楼主要有心理准备.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1: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文明 于 2008-8-25 11:02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你的一氧化碳要不要收?初步考虑可以用变压吸附回收一氧化碳,脱二氧化碳,收甲烷.氢气.
想要收率高,纯度高,就要增加均压数,增加设备投资就高,楼主要有心理准备.呵呵!


非常感谢!
只回收CH4,做燃气用,纯度要求不高,95%就可以。投资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所给的粗合成气指标,处理每KNm3气体的投资大致是多少,或者回收每KNm3 CH4,投资是多少?
另:处理粗合成气量在30万Nm3/hr左右。变压吸附和深冷分离的投资对比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有个非催化转化技术把甲烷变成氢和一氧化碳,看了你再决定是否直接分离甲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CH4和CO不好分离,那么多的CO弃之可惜,感觉CO回收效益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也就是和天然气造气的原理差不多。这样一来回收CO效果更好,也可将CO进一步变换,回收氢气也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5: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重点不应该放在如何回收甲烷上吧?co完全可以加水蒸气进一步反应,产生co2和h2,甲烷也可以转化。直接就分离这个体系气量太大了吧,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用co和h2之后,再考虑甲烷的回收使用,可减少操作的难度,这样会更合理一些吧。膜法分离这个体系不好做。做深冷/变压吸附的朋友应该也参与讨论一下吧,看处理的难度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1: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个应用体系有点特殊,煤气化出来后主要是CO和H2,含部分甲烷,想把甲烷分离出来,送入天然气管道,CO和H2作为合成气,去合成化学品,所以需要分离出Ch4,看来是需要上深冷分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11: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分离甲烷进入燃气管网是可以的,另外还可以做成LNG销售,这样的话销售范围扩大,当然投资有所增加,目前利用甲烷做LNG和直接送入燃气管网的国内已经有很多装置了,第一套国产化的LNG在山东泰安深燃,第二套国产化的是目前正在建设的山西太工天成.
另外非催化转化技术以前是用在天然气转化上的比较多,目前国内某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非催化转化,将甲烷转化成合成气体.你可以根据你的处理气量先分析究竟是将甲烷分离转化做合成气体还是分离净化供城市管网的经济效益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1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具体工艺,目前最新的就是吸附净化工艺,这个我想和深冷是有很大区别的.以上提到的山东和山西的装置就是利用此工艺,经过脱硫,脱高碳氢,加压液化.这个可以参考焦炉煤气的分离净化过程,因为焦炉煤气中含很多甲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12-23 16:41 , Processed in 0.0488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