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开启左侧

全国磷肥硫酸行业第十六届年会追踪报道-ANDY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4 12: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国外磷[wiki]化工[/wiki]发展概况
近年来,由于资源、能源的导向和[wiki]环境[/wiki]保护政策的调整,国外一些大公司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陆续将一些初级和中间产品的生产转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专心致力于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以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产品应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典型的例证就是Rhodia和Albright&Wilson的兼并重组,使Rhodia公司成为全球生产精细磷化学品的‘带头羊’,在全球精细磷化工市场份额中达到74亿[wiki]美元[/wiki],比前年增加了34[wiki]%[/wiki],其中水处理剂达到32亿美元;阻燃剂达到17亿美元;在磷系[wiki]催化剂[/wiki]、含磷药物及中间体、农用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和增塑剂等领域加强研究和开发,品种不断创新。因此,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和专用化已成为世界磷化工发展的新格局。
二、我国磷化工发展概况
我国磷化学工业经过‘八五’、‘九五‘、‘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已逐渐形成母体产品(或基础产品)靠近原料产地,沿海地区重点发展磷系衍生物和精细磷化工的产业布局。湖北、云南、贵州、四川4省的黄磷、磷酸及其盐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成为我国磷化工生产的重要基地。
目前,磷肥产能约有2000万吨(以P2O5计,下同),今年产量预计1450万吨,产量过剩250万吨,DAP、MAP、NPK产能都严重过剩。DAP产能1300万吨,今年预计800万吨,国内需求量只有550-600万吨,多出200-250万吨;MAP产能超过1400万吨,今年产量预计1000万吨,国内需求650万吨左右,多出350万吨。
2007年中国DAP产量为688.64吨,比06年增长14.9%,占全球产量25%;MAP产量为909.86吨,比06年增长31.0%,占全球产量49.3%;TSP产量为121.04万吨,比06年增长13.7%,占全球产量19.9%。中国磷铵产量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磷铵增长水平。
2007年中国磷铵供需状况(万吨)
07年        DAP        MAP        TSP
产量        688.6        909.9        121.0
进口量        54.0        1.7        0.0
总供应量        742.6        911.6        121.0
出口量        197.1        70.0        110.5
需求量        580.0        700.0        40.0
总供需        777.1        770.0        150.5
平衡        -34.5        141.6        -29.5
目前我国磷化工企业有50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700万t/a以上,年产量约500万t(以实物计)。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云、贵、川、鄂等磷资源丰富和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靠近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又相对叫强的地区。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磷酸盐为主体,品种比较齐全且各具规模的磷化工体系。例如,2004年全国黄磷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30万t,三聚磷酸钠的生产能力达到180万t,年产量近100万t,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磷酸盐生产大国。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磷化工发展的内涵,已从以磷肥和黄磷为主的初级磷矿加工发展成为以黄磷深加工和磷酸精细加工为主的精细磷化工产业,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应用开发越来越广泛,技术创新更加群星璀璨。
    应该说,从生产能力和产量上看我国是磷化工生产大国,但不是磷化工经济强国。从产品种类、规格和技术含量看,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生产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基础产品或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下游产品少;应用研究落后;环境保护问题严重。
三、磷化工发展的新趋势
大型化:单套装置要达到经济规模;培植和组建大型磷化工集团;
一体化:原料产品上下游一体化;磷矿、磷肥和磷酸盐生产一体化;
多联化:企业或产品间交叉藕合;无机、有机、化肥联合生产;等。
精细化;产品向下游或高端化发展,如向食品级、试剂级和医药级方向发展,向高纯化、微细化方向发展,向功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
循环化: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
四、磷化工发展基本思路
根据世界磷化工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国磷化工的实际,磷化工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做到以下几点,以做大做强我国磷化工产业。
4.1围绕一条主线  
就是要紧紧围绕“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磷矿资源,适度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这一主线,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磷化工。发展高浓度磷复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关系“三农”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这是世界磷化工发展的新格局和主旋律,也是加快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所必需。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我国已具备这种发展环境和条件,应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4.2实施两大战略   
一是高技术发展战略,高技术是国际国内区域竞争的前沿和焦点。企业的建设和项目的选择,既要适应国情,更要跟踪时代,尽可能采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其具有前瞻性。例如,中低品位磷矿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湿法磷酸的精制技术,精细磷化学品的绿色合成技术,磷化工生产中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等,这些体现了当代磷化工发展的高新技术,既要加强引进,为我所用;更要自主创新,发展新技术,提高竞争力。二是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因势利导组成一些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磷化工集团,发挥整体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实行“精品”和“名牌”战略,强化质量意识,以技术促进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目前云南、贵州、湖北等省正在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精细磷化工,着力打造磷化工的支柱产业,建成国内重要的精细磷化工基地,显示出生机勃勃。
4.3合理利用磷矿资源
  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截至2005年,已查明保有资源储量超过167亿t,平均品位仅16.45%,储量14亿多吨。其中中低品位磷矿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7.5%,而85%以上的中低品位磷矿又属沉积型胶磷矿。我国磷矿资源的90%用于磷复肥与饲料磷酸盐的加工,10%用于黄磷制造。从我国磷矿资源赋存特点与消费市场的需求考虑,今后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路线将以选矿富集为主,就近加工制造黄磷,以充分利用半自熔性高硅中低品位磷矿和少量中高品位的块状磷矿。这一发展趋势随着选矿技术装备产业化、大型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水平的提升将会日渐明朗。
  目前我国还未实现矿石的分类供应,对磷矿充分利用的研究也不够。未来较长时期内磷矿资源仍比较紧张,必须加强磷矿开采的管理,尽量做到统一采选,统一分配,定点销售。此外面对富矿越来越少的现状,应进一步推广胶磷矿采选富集技术。今后磷矿石的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应充分分离有用成分,提高磷矿的总体经济效益。如磷矿石中伴生有3%~4%的氟,主要以氟磷灰石的形态存在,今后可加大磷矿伴生氟资源的产业化研究力度。
4.4加强技术创新
  磷化工企业的建设和项目的选择既要适应国情,更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尽可能采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中低品位磷矿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湿法磷酸的精制、精细磷化学品的绿色合成、磷化工生产中废弃物再资源化等高新技术的引进,更要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业竞争力。此外,行业应维护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强磷资源丰富的地区磷化工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成立技术开发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精细磷化工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4.5向精细深加工方向拓展
  精细磷化工是一大类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的磷化工产业。在精细磷化工的发展中应坚持3种导向:①精细磷酸盐的功能化,我国磷酸盐的发展应在功能化上做工作,大力发展食品磷酸盐、饲料磷酸盐、特种磷酸盐、特别是次亚磷酸盐等产品。②精细有机磷化学品的专用化,精细有机磷化学品被广泛的用于医药、农药、阻燃剂、抗氧剂、表面活性剂、纺织印染助剂、油品添加剂、水处理剂和催化剂等领域。有机磷化学品的精细化发展要有专用化针对性,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磷化工发展的潮流。③磷化工发展的高端化,我国磷化工在做大做强基础产品的同时,更应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端磷化工产业,逐步实现由磷化工大国向磷化工强国的转变。
  磷化工的深加工应包括3个方面:①黄磷的深加工,将黄磷加工成PCl3、POCl3、P2S5等中间体,进而和醇、酚反应可以制备出亚磷酸酯、膦酸酯、磷酸酯、氯代磷酸酯、硫代磷酸酯等,被广泛用作水处理剂、抗氧剂、增塑剂、阻燃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有机磷农药等,是目前精细磷化工中最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研发领域。②热法磷酸的深加工,长期以来,我国的磷化工企业的产品模式基本上是黄磷-热法磷酸-三聚磷酸钠和/或六偏磷酸钠,品种单一,缺少精细磷化学品和专用磷化工产品。因此,优化产品结构,搞好热法磷酸的深加工和精细化极为重要。③湿法磷酸的深加工,国内一些磷化工企业用净化湿法磷酸部分取代热法磷酸生产三聚磷酸钠和其他工业磷酸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搞好湿法磷酸的深加工和精细化,用湿法磷酸生产精细磷酸盐,拓展产业链,将是我国磷酸盐工业从热法磷酸向湿法磷酸转变的一个重大技术进步。
4.6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同步前行
  目前我国黄磷污水大多数生产企业实现了经处理后封闭循环;炉渣被广泛用于水泥、免烧砖、钙镁磷肥、硅肥制造以及大型水坝建设等;磷泥采用蒸镏的办法回收残磷;尾气现主要用作能源烘干炉料,个别企业净化后用作化工原料,但产业化还需做深入的技术开发工作。但黄磷生产废弃物无组织排放状况仍然存在,磷矿资源尤其是中低品位磷矿的综合利用等仍不够充分。
  磷石膏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湿法磷酸工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国内磷石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累计堆积量近亿吨,而利用率不到10%。国内尝试利用磷石膏生产建筑材料、造纸填充料、石膏粉体材料和硫酸钾类肥料等。山东鲁北化工集团利用磷石膏制取硫酸联产水泥,将磷铵、硫酸和水泥3套生产装置有机地组合为一体,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但该工艺技术流程长、能耗高、投资大而难于推广。
  热法磷酸反应热的利用一直为业内所关注,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完成了“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研究,燃磷量2000㎏/h的热法磷酸装置实施热能回收技术后,生产系统用汽不消耗[wiki]煤炭[/wiki];装置年电消耗下降205万kW•h,减少41.8%;循环冷却水用量由1350m3/h降到607m3/h,减少60%;年可节标煤6640t,减少废渣排放8951t。
五、加快我国磷化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5.1适度发展高浓度复合肥
近几年来,世界化肥尤其是磷复肥的 发展趋势有两个显著的 特点:其一是发展的重点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磷复肥消费趋于稳定并有产量逐渐降低的趋势。例如,美国磷酸盐肥料消费量近期维持在1100万吨/年左右。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迅速发展,磷复肥的生产和消费桨不断增加。例如,2006年全球磷肥消费量3678万吨P2O5,其中发展中国家消费了73%,发达国家仅占27%。其二是磷肥消费和生产品种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由单一肥料向复合肥料发展。近10年来,世界磷铵的消费量增加了60%。磷铵作为主要的高浓度复合肥产品,既可直接施用,又可作为高浓度复合肥的主要原料,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世界对磷肥的需求量总体来说呈增长趋势,在未来的5年(2006年-2010年)全球磷酸盐肥料将以年均近3%的速率增长。IFA预测,2006年全球磷肥需求量为3770万吨P2O5,到2010年将达到4150万吨P2O5。IFA统计表明,2004年全球磷酸盐肥料消耗量约3560万吨P2O5,比2003年增长3.7%,其中南美洲增长1.6%,而亚洲地区增长6.5%,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等国需求迅速增长。
2007年我国磷肥产量达到1351.4万吨P2O5,实现只给有余,由长期的磷肥进口国变为磷肥净出口国,其中高浓度磷肥产量占73.4%。我国磷肥的自给率达到118.3%,国产磷肥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6.0%(如下表)。2010年国内磷肥的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吨左右,这说明能我国磷肥产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适度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重点发展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同时,还应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投资过热,磷酸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磷肥产能增长过快,磷肥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已初露端倪。
表  2000-2007年我国磷肥生产和消费情况(折纯P2O5)
年份        磷肥表观消费量/万吨        国产
磷肥/
万吨         净进
口量/
万吨        出口量/万吨        磷肥
自给率/%        国产磷肥国内市场占有率/%        高浓度磷肥所占有比重/%
2000        831.23        663.44        195.69        27.90        79.8        76.5        35.4
2001        888.67        739.44        186.02        36.79        83.2        79.1        40.1
2002        1025.70        805.38        271.46        51.14        78.5        73.5        45.7
2003        997.51        908.48        156.43        67.40        91.1        84.4        49.4
2004        1079.12        1017.45        140.52        78.85        94.3        87.0        54.0
2005        1167.41        1125.00        42.48        77.88        96.4        89.7        60.3
2006        1213.06        1210.48        2.60        93.81        99.8        92.1        67.8
2007        1142.0        1351.4        0        254.3        118.3        96.0        73.4
注:①磷肥表观消费量=磷肥资源量(国产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库存量;
    ②磷肥自给率=国产磷肥量/表观消费量;
    ③国内磷肥国内市场占有率=(国产磷肥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
在发展高浓度磷复肥时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高浓度磷肥的长效化,适量添加缓释剂,控制磷素有效释放,减少磷的流失和土壤对磷的固定;二是专用磷复肥的智能化,可适量加入杀虫抗病毒药物、使之具有农药肥效双重作用,或者加入腐植酸类保水物质、使之发挥固沙保土肥效多重功能,以适应不同土质、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对磷肥的需求,发挥磷肥施用的最大效益;三是多元磷肥的生态化,模拟生态系统,通过化学和微生物解磷作用,实现磷的有效循环和生态平衡。
5.2大力发展精细化工
精细磷化工是一大类高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磷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精细磷酸盐和精细有机磷化工两大门类。在精细磷化工的发展中应坚持三种导向:
一是精细磷酸盐的功能化   我国是世界上磷酸盐生产大国,已能生产磷酸盐的绝大部分品种,而且我国磷酸、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饲料磷酸盐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具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实力。今后磷酸盐的发展应在功能化上做工作,各种决定应用,应用拓展市场。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食品磷酸盐(如食品级磷酸、磷酸钠盐、磷酸钙盐和焦磷酸铁盐等),饲料磷酸盐(如饲料级磷酸[wiki]氢[/wiki]钙、磷酸二氢钙和脱氟磷酸钙等),特种磷酸盐(包括合成材料和高技术用的磷酸盐),特别是次亚磷酸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有机磷化学品的专用化   从组成和结构上看,精细有机磷化学品主要有磷酸酯(包括氯代磷酸酯和硫代磷酸酯)、亚磷酸酯、膦酸酯等,被广泛的用于医药、农药、阻燃剂、抗氧剂、表面活性剂、纺织印染助剂、油品添加剂、水处理剂和催化剂等,这是精细磷化工中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开发领域。有机磷化学品的精细化发展很快,专用化针对性很强,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磷化工发展的潮流。例如,膦酸酯被广泛用作合成材料的阻燃剂;膦酸酯核苷作为抗病毒药物用于抗爱滋病的临床治疗;而乙烯基膦酸酯被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工业合成,以改善聚合物的表面性质和特殊性质。
三是磷化工发展的高端化   高新技术是国际国内区域竞争的前言和焦点,为应对国际磷化工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挑战,我国磷化工的发展应坚持高端化。在做大做强基础磷化工的同时,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端磷化工产业。例如,超高纯黄磷,[wiki]电子[/wiki]级磷酸和磷酸盐,磷系新型功能材料,手性磷配体络合物催化剂和药物等,使我国逐步实现由磷化工大国向磷化工强国转变。
5.3积极发展再资源化环保型产业
     磷石膏、黄磷炉渣和硫酸烧渣等均是磷化工产业不可避免的废弃物,特别是磷石膏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湿法磷酸工业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十五期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量从2000年的235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678万吨,年增长率23.6%。与此同时,副产品磷石膏也从2000年的110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3300万吨。目前国内磷石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累计堆积量近亿吨,而利用率不到10%。搞好这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再资源化,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磷化工,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所必需。国内一些企业和单位利用磷石膏生产建筑材料、造纸填充料、石膏粉体材料和硫酸钾类肥料等,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山东鲁北化工集团利用磷石膏制取硫酸同时联产水泥,将磷铵、硫酸和水泥3套生产装置有机结合为一体,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通过多年的实践,技术已趋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该工艺技术流程长,能耗高,投资大而未能推广。应加强技术创新,采取过程强化技术集成,进一步节能降耗,以利推广。
5.4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园是近年来国际化工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它是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工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清洁生产的要求而设计构建的一种区域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寻求和加强企业间的关联度,进行产业链接,建立起相关企业或产业间的工业生态平衡体系,使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仿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方式以产业空间聚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不同产业或企业的物质和能量形成关联和互动,构成产业或企业间的工业生态链,实现磷化工及相关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统筹规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和“三废”的统一治理,也有利于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生态工业园内模拟生态系统,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企业或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相互结合,构建以磷化工为龙头的生态工业群,搞好横向多品种的耦合共生和纵向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大力发展高新精细磷化工,搞好产业的集约化和产品的集群化,达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02: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贴上相关文章,很多如我未能与会的同仁一起共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2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张您没有去啊?我还以为您去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6 08: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误评您的帖,又无法修改,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7 02: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点也不反对给我加点财富.

.
kingsuper :开会期间去了趟四川办点事,会议没去成,估计这次也当不成理事了.反正这几年也没帮协会办什么事.就多帮帮朋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0 2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会的朋友多发点会议资料共享,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1 1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啊!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17: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点技术资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6-22 04:13 , Processed in 0.0448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