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最佳氧硫比的确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4 17: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各位坛友,转化单元氧硫比控制的最佳范围是多少?并请给予解答。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9: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是1.8比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2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进转化的气体成分不同,如含一氧化碳,氧硫比要大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08: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0.9~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裴清华 发表于 2013-1-5 08:3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9~1.1:1

以前装置控制氧硫比也在1.1:1,转化运行较稳定。但查阅相关资料氧硫比都控制在1.3-1.4:1,比较困惑。想知道氧硫比根据什么确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liusuan 发表于 2013-1-5 08:3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前装置控制氧硫比也在1.1:1,转化运行较稳定。但查阅相关资料氧硫比都控制在1.3-1.4:1,比较困惑。想知 ...

氧硫比和进转化器的二氧化硫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对于不同的硫原料制酸也不一样。
工业上希望提高氧硫比,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但从装置综合考虑,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太低了,总转化率达不到,太高了,成本又高了。
硫铁矿制酸多采用8.5%~9.0%的气浓,氧硫比0.9~1.1;硫磺制酸多采用10%~10.5%的气浓,氧硫比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13: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lzliusuan 发表于 2013-1-5 08:3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前装置控制氧硫比也在1.1:1,转化运行较稳定。但查阅相关资料氧硫比都控制在1.3-1.4:1,比较困惑。想知 ...

理论上说氧硫比越好,对转化越有利,催化剂使用量越少,但或许会增加动力消耗或者增大了设备尺寸,增加一些运行成本。但是,考虑到目前的新排放标准,建议采用比较保守的氧硫比来设计,这样虽然催化剂投资会略有升高,但是若实际生产氧硫比更好,则转化会更好,更保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txglyl 发表于 2013-1-5 13:5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氧硫比和进转化器的二氧化硫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对于不同的硫原料制酸也不一样。
工业上希望提高氧硫 ...

感谢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4: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Gary2010 发表于 2013-1-5 14: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理论上说氧硫比越好,对转化越有利,催化剂使用量越少,但或许会增加动力消耗或者增大了设备尺寸,增加一 ...

感谢回复!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7楼观点。以80万吨硫磺制酸为例,气浓一般在10~11%,如果降低1%,相当于风量增加9~10%,如果设备尺寸不变,风机动力消耗增加23~25%,如果设备相应放大,投资增加5%。而且,风量增加后,烟囱排气增加,热量的损失相当于1.2~1.5吨蒸汽,不管怎么算,降低气浓都不合适。适当的增加触媒量,提高气浓,才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12-25 10:25 , Processed in 0.0442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