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赵玉文: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发展多晶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09: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玉文: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发展多晶硅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12-4-11 12:47:12   
关键词:
[color=]赵玉文
[color=]多晶硅
[color=]光伏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
:目前,受到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等因素的影响,国际
[color=]光伏
业正处于一片凄风苦雨之中,作为光伏市场上游产业,国内
[color=]多晶硅
行业也接连遭遇重创,八成以上的多晶硅企业陷入停产的困境。就国内多晶硅行业调控、行业前景以及地方政府在多晶硅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委员会主任
[color=]赵玉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过剩非多晶硅症结之因
记者: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已大部分停产,在你看来,除了国际市场环境的恶化之外,是否也有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发展过快、盲目建设的因素?
赵玉文:确实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国内的多晶硅行业目前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事实上,国内的多晶硅产业以前也遇到过市场不景气的情况,只是这一次最为严重。这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国际市场环境,另一个就是国内多晶硅企业除了少数几家在技术和成本上和国际多晶硅企业能够接近之外,大部分国内多晶硅企业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差距,没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企业在市场转冷的情况下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订单。虽然现在国际光伏市场的情况并不算好,但从某个角度说,实际上国内的多晶硅行业还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方面,去年国内进口5万多吨太阳能及多晶硅,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出现停产。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国际多晶硅企业的技术成本都优于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市场转冷、多晶硅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国内光伏组件企业从成本上考虑只好选择从国外进口。从这一点上来说,国内多晶硅行业并不是外界所说的过剩,而是发展不足。即使说到过剩,也是指目前国内的规模太小、技术水平低、成本偏高的多晶硅企业出现了过剩,需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从光伏这个前景产业来讲,并不存在过剩的问题。
记者:2009年国家出台38号文,即《关于抑制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去年1月又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你怎么看近年来国家对多晶硅行业的调控?
赵玉文:对于38号文将多晶硅产业定位于产能过剩,业界有着很多的争论,如我所言,国内一半以上的多晶硅需要进口,谈产业过剩还为时尚早。最关键的是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但工信部等三部门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于多晶硅企业的项目建设条件及布局、生产规模、技术设备、资源回收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从长远来看,《准入条件》的颁布有利于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很多中小多晶硅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整个行业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准入条件》颁布施行之后,有利于让资源往大企业集中,促进行业整合。这样才能和国外多晶硅企业进行抗衡。虽然国内有很多企业说这个标准过严,但在我看来这只是最低标准。中国的光伏产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走这一步。
须抑制地方盲目跟风
记者: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多晶硅项目最近几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局面,你怎么看地方政府在多晶硅项目上的产业发展思路?
赵玉文:虽然多晶硅行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确实存在地方政府在多晶硅产业领域盲目跟风的倾向。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地方提出了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这种地方冲动是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有着强烈的冲动,一方面这是个前景新兴产业,多晶硅项目是高投资、高产出项目,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很大,另一方面,多晶硅项目此前一直是采取备案制,在地方就可以获得批准,不需要发改委审批,上项目比较容易。而此前国家同意准入标准又存在缺位的情况,各种因素综合之下,大量多晶硅企业就一拥而上,甚至是一些不具备资源优势的地方政府也盲目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规划。发展多晶硅产业是有很多条件限制的,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来做。
记者:从政府调控角度上看,多晶硅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赵玉文:目前国内的多晶硅行业还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多晶硅是属于耗电量大、电费占生产比重高、产业配套要求高的行业,应该建在能源丰富、电价低廉的地方,同时应对缺乏综合配套、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通过《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颁行,解决多晶硅行业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这个行业仍特别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不仅仅是通过规模、技术等标准来设定准入标准,同时要从产能预警、政策协调等方面共同协同,推动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5-1-11 05:21 , Processed in 0.0475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