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纤维素热裂解制油技术工业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6 22: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产油率逾45% 生产无“三废”
  “每千克生物质原料生产0.8~1立方米生物质气体,产油率可达到45%以上。生物质油产品热值大于16兆焦/千克,硫含量小于0.5毫克/升,可作为工业燃料使用。固体碳粉可加工钾肥,作为副产品对外销售,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昨日,记者在陕西瑛基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总工程师殷雷这样介绍他们自主开发的纤维素生物质热裂解制燃料油技术,及应用该技术建设并试车成功的1万吨/年工业化装置。
  据殷雷介绍,稻壳、木屑、秸秆等生物质的化学组成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提取物等。该装置以这些粉碎后的生物质为原料,促使其在缺氧状态下瞬间传热、分解,由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形成油蒸气,再通过分离、除尘、快速冷凝液化等过程,产生生物油、固体碳粉以及可燃气体等。
       “热解技术关键环节是快速热解、液化。”殷雷告诉记者,他们自主开发了循环流化床技术,将陶瓷球热载体与生物质原料按一定比例喷送至流化床反应器中,在500℃—600℃工艺条件下瞬间进行热化学反应,使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生物质气体进入喷淋塔,冷却液化产生生物质油,20%左右不可冷凝的气体(含CO、CH4等)输送至燃烧床内作为燃料进行再次利用;约30%左右的固体碳粉可加工钾肥,作为副产品对外销售,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由于创新地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通过热载体传导实现快速热解,特殊的反应器构造确保绝氧热解;各单元设备配合运转,实现热解气体快速移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体二次分解;采用气液逆向接触充分液化,解决了结焦问题,又提高生物质油收率。”殷雷说,整个系统生产操作采用DCS自动化精准控制,可实现连续稳定运行。
       据了解,该技术及设备已获国家多项专利,其中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等5项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今年5月,瑛基量公司在渭南市大荔县建成1万吨/年工业化生产装置,经过不断调试,12月11~14日首次连续稳定运行90小时以上,每小时生产1.1~1.2吨生物质油。目前,第二套万吨级生产装置正在建设。
作者:李军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更新时间:2013-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7 08: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
生物质含硫,这些硫除了残留在生物质油里边,其他的哪里去了?
燃烧的气体算不算三废的废气
如果要求脱硫,是否会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3-12-27 08:3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
生物质含硫,这些硫除了残 ...

哈哈,是可燃气体,不是燃烧的气体;生物质中的硫也许是进入了肥料中,例如,硫酸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7 15: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这样的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7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样的国产技术, 唯一正确的态度是谨慎。
”在缺氧状态下瞬间传热、分解,由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形成油蒸气“, 谁能给详解一下这个过程的原理? 如果有过已发表的文献也请提示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7 15: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工艺是不是有些不严谨呀,产油率45%?生物质原料的C含量太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8 06: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的碳含量太高,氢含量太低,液化产品组分能分享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12-23 08:43 , Processed in 0.0566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