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粮食危机”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1 11: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传时间:2008-7-16 18:12:00     中国国家主席***上周在日本应邀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时指出,近来国际上出现所谓“发展中大国责任论”,把当前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大国,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究竟谁应该对粮价上涨、粮食危机负责?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专访了国际农业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博士。
    美国机器与穷国百姓争口粮
    程国强对记者说,从全球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目前国际社会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是西方国家将危机归罪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称这些国家人民对粮食和肉需求的增长导致了粮食市场的供求失衡;另外一个是联合国机构、科学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他们认为美欧应对全球粮食危机负责,生物燃料是罪魁祸首。
    世界银行一份未经公开的报告认为,从2002年到今年2月,一揽子粮食价格涨幅达140%。其中,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生物燃料对粮价上涨的“贡献”最大,相当于推动粮价同期上涨75%。
    世行的报告表明,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飙升,原油进口费用大幅增加,农业资源丰富的美国和欧盟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目前美国有近1/3的玉米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欧盟则有大约一半植物油用于生产生物燃料。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缓解高油价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可以宣扬环保理念。然而,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的直接后果是挤占粮食资源,并加剧了全球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
    程国强认为,发展生物燃料对全球食品价格飙升具有决定性影响。农产品应该首先用来应对饥饿,而不是生产生物燃料。美国等国把数千万吨玉米、大豆转化成乙醇燃料,对世界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场灾难。
    程国强表示,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试图把粮食危机的矛盾转嫁给印度、中国的政客或者专家,是居心叵测的。他们混淆了全球粮价上涨的表象和本质、短期矛盾和长期挑战,企图转移视线,回避国际社会对他们发展生物燃料、机器与人类争粮的批评。
    美国企图用粮食“王牌”对付竞争对手
    美国坚持实施这样一个生物燃料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程国强说,美国似乎始终推行着基辛格提出的全球战略:“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国一个叫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的智库前不久指出,美欧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囤积者,正在发起世界“粮食大战”。该智库认为,粮食已成为地缘政治中的王牌。因为粮食是最大的政治武器,粮食消费没有替代品,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粮食。“粮价比油价对政治稳定更具有重要性”。一旦粮食供给出现短缺,“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继而可能出现**,缺粮国政府就要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该智库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坍塌的大环境中,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储备和出口者,是否正在利用粮食武器来对付它们的地缘经济竞争对手,让它们失去国内稳定?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那些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因为粮食恰恰是这些石油大国的软肋。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利用粮食武器获取其在石油战争中实现不了的战略利益。
    程国强说,暂且不讨论美国智库这一判断是否有点危言耸听,这或许是对目前全球粮食危机根源的一种解释。但美国发展生物能源的过程似乎又为该智库的判断提供了证据。他指出,美国从2002年开始发展生物能源,当时用于加工乙醇的玉米有2000万吨,只占美国玉米消费总量的15%。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打响了石油战争。2004年世界石油价格开始全面上涨,由过去的每桶20美元,上涨到38-50美元。因此,2005年美国签署《能源政策法案》,要求至2012年可再生燃料年产量达到75亿加仑,由此拉开了玉米行情上涨的序幕。2006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将研发石油的替代燃料,到2025年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2007年初,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到2017年,美国汽油消耗量必须减少20%,可再生能源年产量要达到350亿加仑。2007年12月19日,布什签署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要求美国到2022年至少生产360亿加仑的生物质燃料,燃料乙醇超过310亿加仑。2007年美国玉米用于乙醇加工已达8100万吨,占国内消费的25%。由此进一步扩大了对玉米的工业需求,推高了玉米价格,并连锁性地推动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中国有粮心不慌 但应未雨绸缪
    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别有用心的指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程国强指出,中国自2004年起,粮食生产连续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比2006年增产70亿斤。最近几年中国不仅没有大规模从国外进口粮食,反而还出口了不少粮食。如2006年向国外净出口粮食700多万吨,2007年净出口800多万吨。
    近年来我们从国外进口的主要是大豆。从这个意义看,中国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据程国强分析,如果全球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挂钩,世界粮食能源化趋势加强,则可能导致农产品低价时代一去不复返,而进入一个高价时代,粮食的能源化有可能像“马尔萨斯的幽灵”一样,“生物能源的幽灵”将成为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最根本的原因;从长期趋势看,全球粮食价格有可能呈周期性波动、整体性攀升的趋势。
    对于中国来讲,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对此,程国强认为,首先,要树立全民对粮食问题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第二,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不动摇,这是我们的底线。第三,要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统筹协调粮食生产者与消费者、国内生产与国际市场、短期政策与长期战略的关系。
《国际商报》2008年7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1 14: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制备酒精消耗的玉米比中国的多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6-9 13:30 , Processed in 0.0472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