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om 发表于 2007-12-19 08:47:08

关于氯酸盐分解通入Plant air 的位置

本帖最后由 sunjl1981 于 2013-1-6 23:53 编辑
在烧碱工艺中,一般有相应的氯酸盐的分解设备。我们设计时一般在氯酸盐分解罐中加入盐酸调节pH,通低压蒸气加热,通入plant air带走产生的废气。
想请教下,通入plant air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在罐中液体的底部还是液体的上方?
2种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 本帖最后由 limingshuguang 于 2007-12-19 09:40 编辑 ]

#


, , &

fredom 发表于 2007-12-19 10:05:58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ad.gif
   不知道实际用哪种的比较多~~~

limingshuguang 发表于 2007-12-19 10:18:32

根据氯酸盐分解罐的设备结构,如果要通入空气,建议在液体的底部,理由有:
1、能够搅拌液体,将蒸汽与盐水混合均匀;
2、能够将分解的气体更均匀的带走。

alaslxf 发表于 2007-12-19 10:19:17

我们烧碱未使用氯酸盐分解罐,如果有使用过的兄弟请介绍一下使用效果!

knowall 发表于 2007-12-19 11:35:29

如果在液面上通入装置空气的话,
1。可以减少低压蒸气使用量
2。排放气体的温度低,ClO3发生爆炸的危险性降低
3。排放气体中的vapor量少,相应管道可以小些。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victory.gif

fredom 发表于 2007-12-21 18:14:32

原帖由 knowall 于 2007-12-19 11:35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在液面上通入装置空气的话,
1。可以减少低压蒸气使用量
2。排放气体的温度低,ClO3发生爆炸的危险性降低
3。排放气体中的vapor量少,相应管道可以小些。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victory.gif

感谢回答,感觉很有道理的~!
请教高手之后,分析如下
1。减少低压蒸气的使用量
    由于装置空气没有从溶液底部进入,而是从液面以上通入,(装置空气的温度为常温,肯定低于低压蒸气温度)
   排放出去的气体温度(假设室温为10度,则大约40~50度)比从液面下面通入空气时要低很多(大约80 ~90度)
   所以节约了蒸气量。
2。排放气体的温度低,ClO3发生爆炸的危险性降低
此种情况下较从底部通入装置空气时排放出去的气体的温度比较低,所以ClO2爆炸危险系数降低。
3。就很容易理解了
4。通入装置空气,还可以用湿氯气来代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氯酸盐分解通入Plant air 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