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没有任何依据,需要楼主详细调查后,帮我们解疑。 我比较倾向于储槽憋压的情况,楼上几位说的氢气富集的情况几率应该比较小;电槽开车8小时,氯中含氢等指标应该早合格了吧~ 我部分赞同8楼的的意见。我们单位事故吸氯塔内的碱是高位槽中的,不是新配制的碱液;氯内氢高的话,最可能在尾气处理(合成盐酸岗位)发生爆炸的可能性最大。二十年前,我们单位将氯水收集至次钠吸收,氯水罐在夜间发生粉碎性爆炸,原因一直不明(当时我刚进厂),就是说,次钠酸钠、氯水等是否还会具有未知的危险性。 配碱过程,碱液向槽内,气体流动,符合静电产生条件。 13# apzh27
13楼说的次钠罐爆炸,其实也是属于物理爆炸,是因为次钠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罐体炸裂的。我们非典的时候应政府的明令生产消毒液,临时用一个PVC罐贮存成品,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爆裂的。分析就是次钠分解导致的物理爆炸。毕竟这些罐子的强度都不是太高。 很可能是物理爆炸,不知道楼主的配碱槽式密闭容器还是通向大气的
如果可能,楼主可以提供一下PID,让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请问楼主你们的配碱槽是什么材质的 碱在哪里配 我们的碱是在一个铁罐配好之后再打至玻璃钢制循环槽 应该不会发生你说的事情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