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393 发表于 2010-8-23 12:53:17

第三代九思膜一次盐水精制技术工艺介绍

本帖最后由 sunjl1981 于 2013-1-6 20:33 编辑

   第三代九思膜一次盐水精制盐水工艺介绍

1:陶瓷膜管支撑体及过渡层采用纯度≥99%的α-Al2O3,过滤膜层采用 纯度≥99.5%的ZrO2,化学性质稳定,无溶出物,不含硅。
2:采用全自动粗过滤、彻底解决通道易堵问题
    由久吾公司提供标准的精密粗过滤器、滤网为φ 1mm钛板孔网结构,确保无大颗粒机械杂质泄漏和穿透;
    粗过滤器工作方式为全自动反冲、排渣。
3:能量回收技术,降低运行电耗
   采用成熟的供料泵+循环泵“错流”过滤技术:出过滤器的回流浓缩盐水通过低扬程循环泵循环过滤,使过滤器出口的静压能全部回收,降低了运行能耗40%以上。130M3/h一次盐水系统的运行功率小于120kw。
4: 该技术的采用使数台设备的系统只有一个排泥口; 使连续排泥浓度及排泥量更稳定,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盐泥量不高于有机膜工艺,同时增加了过滤循环罐控制,控制盐水含固量的稳定。
5:对镁和有机物的敏感问题
多套装置特别是氢氧化钾碱装置的应用证明该技术对镁的敏感度不高,可在原盐含镁大于0.4%、含钙小于0.1%条件下稳定运行。
    江阴瑞法化工有限公司陶瓷膜装置专门用于浓缩洗涤高浓度氢氧化镁。
    对菌藻类及有机物的敏感是所有膜过滤技术都存在的,陶瓷膜工艺采取了适当的技术措施完全得以解决。
6:膜元件断裂造成盐水质量波动问题
没有外力冲击时膜元件不会断裂
      第三代工艺中,采用在线浊度仪连续监测,当盐水的SS发生波动变化时,控制系统联锁过滤器出液口,杜绝不合格盐水进入后续系统。
   采用钛组件替代钢衬PO组件,杜绝衬塑层起鼓导致损坏膜管。

      第三代九思膜盐水精制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最优质的一次盐水。为氯碱企业提供了新的工艺选择





, , -

huawei 发表于 2010-8-23 13:27:31

九思膜过滤技术用于氯碱一次盐水精制,终于看到了一些进步:
1.供料泵+循环泵组合,这是一个工艺的重大改进。如同烧碱蒸发中强制循环泵加供料泵的组合一样,确实能够起到保证循环盐水流量稳定的作用,对膜管的冲击也大幅度减少了,这一点值得赞扬。
至于能耗,呵呵,还是有点偏高啊,这是该工艺的特点。与浮上桶加凯膜工艺相比,可以借助流程短来降低总的能耗。
2.加装自动反冲的管道过滤器,也算是一个改进吧。
3.自动连续排泥,这个不大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只要能够实现连续排泥,就是一个进步。只是不知道采用的什么设备什么工艺,楼主是不是应该详细介绍一下啊。
希望楼主能附上图来,让大家都能见识一下陶瓷膜装置。

007393 发表于 2010-8-23 14:29:15


https://bbs.hcbbs.com/data/attachment/image/000/69/87/78_300_300.jpg

007393 发表于 2010-8-23 14:32:25

如前面.供料泵+循环泵组合,这是一个工艺的重大改进。如同烧碱蒸发中强制循环泵加供料泵的组合一样,确实能够起到保证循环盐水流量稳定的作用,对膜管的冲击也大幅度减少了,这一点值得赞扬。
至于能耗,呵呵,还是有点偏高啊,这是该工艺的特点。与浮上桶加凯膜工艺相比,可以借助流程短来降低总的能耗。
整个九思膜盐水一次盐水精制工艺能耗比凯膜还是低,因为我们的流程短,设备少。

huawei 发表于 2010-8-23 15:28:44

本帖最后由 huawei 于 2010-8-23 15:34 编辑
回复 4# 007393
    1.如楼主上图所示,一个高扬程小流量的加料泵配合一台小扬程大流量的循环泵,是不是就意味着循环罐必须实现全封闭带压运行啊,也就是说必须采用压力容器了?
2.图上说,从过滤器出来的浓盐水大部分返回循环罐小部分直接去板框压滤机,那去板框压滤机的流量是如何控制的?如何应对压滤机后期进料量少的问题?如何应对压滤机卸料期间浓盐水去向的问题?
3.图上说,大部分返回循环罐,那这个大部分和小部分是什么概念呢?没有数字化的测试数据吗?
4.如何应对浓盐水中的盐泥在循环罐中的沉降?
还望楼主不吝赐教!

007393 发表于 2010-8-23 16:19:16

1、循环罐必须实现全封闭带压运行
2、根据排出设备浓缩液的含固量决定排放多少,初值根据物料平衡计算得来。“如何应对压滤机后期进料量少的问题?如何应对压滤机卸料期间浓盐水去向的问题?”不是都有盐泥池吗。
3:具体多少根据物料平衡来,我们目前做的浓缩含固量控制在10~20%
4:循环罐体积比较小,停留时间短,不会有沉积现象。

huawei 发表于 2010-8-23 16:53:22

回复 6# 007393
    既然循环罐是封闭带压运行并且容量很小,那是不是可以认为整个系统没有任何缓冲空间?
如果是,那就意味着在任何时刻,系统都要满足下面的等量关系:
进入系统粗盐水量=离开系统精盐水量+离开系统浓盐水量
不知道对不对?
另外,想知道现在的陶瓷膜三次过滤后总的过滤通量百分比是多少?(相对于循环量的数据)

007393 发表于 2010-8-23 19:40:57

可以这样理解的,设计单位膜面积700L/m2.h

007393 发表于 2010-8-23 19:44:05

进入系统粗盐水量=离开系统精盐水量+离开系统浓盐水量,想问下其它的工艺不是这样吗,物料守衡啊

007393 发表于 2010-8-24 07:54:27

回复 4# 007393
这点是肯定的,光说不行,你自己可以计算下凯膜10W吨的能耗,再计算下我们的,需要数据我可以提供给你,我算的话公信力不强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代九思膜一次盐水精制技术工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