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艺现场操作工是第一责任人,他们是每天和现场设备打交道最多的人,设备的日常非专业性的维护交给他们,包括卫生、加油等。
2、加强设备技术人员的管理和素质的提高,首先设备技术人员技术必须技术过硬,不能蛮干。保证好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关键设备的档案一定要准确、详细、连续,这对于设备的事故前维护和维修都有莫大的帮助。
3、建立切实可行的奖罚机制,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比如对于某台设备连续多长时间无故障给与相关人员奖励。
4、负责人必须足够的重视设备管理。此条尤为重要,现在好多企业的领导都不够重视设备的管理,总是把工艺放在首位而忽略了设备。然而多数的生产问题都是由于设备的使用不当或事故引起的。
就先说这些吧。见笑了。 操作人员、维护检修人员,做到“四懂”、“四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我们公司的“包机制”是将卫生包干到人(岗位),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由设备工程师负责,日常维护加油及检查震动、温度有设备专业巡检员完成。对于电机采用定期保养与日常检修相结合。 我们是将设备分配到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分管的设备(如:设备卫生、润滑油等),还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 我们现在按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在做设备管理 要有好的激励机制才行! 其实我们公司的包机也是最终流于形式,个人分析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
1、岗位员工激励机制,就像楼上某位坛友说的,活都是员工的,利益都是领导的,这显然执行不走;
2、技术支持,大型设备对于操作人员要达到四懂三会是很难的,说起来就四个字,做起来太难了,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来做技术指导和专业检查。
3、管理重视,任何好的制度没有管理的支持是肯定没有效果的。
4、人员结构和设置,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尤其是氯碱拥有较低的行业利润,经过经济危机后,大部分企业都在裁员,该有的岗位都裁了,不该有的岗位却依然在,所以在整个环节中,执行人员不足也是明显问题,哪个企业会因为重视某个专业而大幅度增加人员呢,生存还是被淘汰,结果很明显。
5、人员素质和能力,还是降低成本那句话,企业在权衡之下肯定会优先降薪,毕竟大环境不好,降薪是个必然趋势,有能力的人肯定无法接受,也就无法留住了。 设备“包机制”管理
我们是将设备分配到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分管的设备(如:设备卫生、润滑油等),还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 设备管理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班组。设备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设备经验管理,能及时发现问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