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个问题,问CDYANGHAO。终升用产品气升压,同时有着从顶部吹扫的作用,如果用变换气,不是直接吸附了?没好的作用啊?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不知道LZ这样改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老的工艺有何不妥之处?新工艺优点在什么地方?
多塔和多次均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减少逆放气体损失
2、减少不同塔间压力差距引起床层的震动
如果把LZ所说的四个塔看做一个整体的话
改动之后就相当于两塔循环操作
感觉是一种倒退
同意LS所说
原料气充压在净化工艺中是不可取的
所以不赞成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敬请讨论
[ 本帖最后由 chc1125 于 2008-11-18 09:56 编辑 ] 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把变换气作为终冲气体,我使用了有大约20个装置,效果跟预期的一样。因为终冲这个过程实际是对吸附塔的升压过程,气体流速没有达到把吸附塔中二氧化碳冲洗出来的结果,而且把出口阀门关闭,只是吸附前沿向出口推进而已,不相信你可以在设计中用用试试。
[ 本帖最后由 chc1125 于 2008-11-18 09:56 编辑 ] 4个进气,不是两组进气,轮换方式为:ABCD,BCDE,CDEF,DEFG,EFGH,FGHA……多个进气,有利于使用较少的吸附剂达到比较大的处理气量。
我考证过8-3-3和8-2-4流程,如果吸附剂相同,不使用其他辅助手段,8-3-3处理气量大20%,气损大33%左右。使用辅助手段,可以作成8-3-7流程,处理气量比8-2-4流程大30%,气损减少50%左右。用的是变换气终冲。
[ 本帖最后由 chc1125 于 2008-11-18 10:01 编辑 ] 我是在改造装置时,获得的流程,不便提供,不然是侵权啊,请谅解。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获得。都是同行,各有优点。华西所有个专利,是N塔系统N-1进气,你可以去看看,能否找到一点思路。
[ 本帖最后由 CDYANGHAO 于 2008-3-13 18:07 编辑 ]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小弟还没接触过真正的工业生产
还请浩哥多指点 回复的有道理,产品气冲压肯定对床层的洁净度有利,便于较好的循环操作,看来搞科学不能一厢情愿的猜想啊。 用原料气充压我个人认为可以,并且在变压吸附的装置上用过,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但是8塔4进2次均压,气体损失太大,工业上如果采用代价太大。就像10年前的4塔工艺,4塔1进1抽2次降压,小化肥厂上的特别多,但是都停下来不开了,为什么?就是气体损失太大! 五环是哪个公司,在哪里, 吸附循环时间及吸附剂的用量都要经过计算才能行得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