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联合制碱工艺中三个指标的控制范围商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07: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合制碱工艺中三个指标的控制范围商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2: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a   2.2-2.35
b   1.04-1.12
咋看起来,好像是很随意的选择的。
其实不是,你可以将a/2,你会发现,就是1.1-1.175
和b值是非常接近的。
0.075/1.1=0.068
0.08/1.04=0.077
a为什么要大于2?
因为碳酸氢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6: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α值是:AⅠFNH3/CO2
β值是:AⅡFNH3/ NaCL
γ值是:Na+/MIICNH3
氨母液I的α值控制在2.15-2.35。若α值过高,由于母液中氨的平衡分压增大而使其挥发损失增加,恶化操作条件;反之,α值过低,则母液中的重碳酸盐会与氯化铵共析,降低氯化铵产品质量,增加氨、盐及二氧化碳的损失。因此要控制氨母液I中适当的游离氨,保证α值在规定范围。
氨母液IIβ值(FNH3/NaCl)控制在0.95-1.02。因为制碱过程的总反应是可逆反应,提高反应物的浓度(NaCl、NH3及CO2),可以促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而有利于碳酸氢钠与氯化铵的生成。因此,在溶液进行碳酸化前,氯化钠应达到饱和,二氧化碳浓度应尽量高(或提高二氧化碳压力)。在此基础上,溶液中游离氨浓度也应适当提高,要保持有较高的氨盐比。但游离氨浓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在碳酸化过程中析出大量的碳酸氢铵结晶,造成碳化塔堵塞、氨损失增加等问题。联碱生产中,要求碳酸化后出碱液中的游离氨与氯化钠的比值接近于1;此时,单位母液的产量较高,氨损耗较低。实践证明,在浓气制碱情况下,氨母液Ⅱ的β值控制在0.95-1.02较适宜。
通常γ值来确定加盐量,范围1.58-1.75 低于此范围说明加盐过少,高于此范围说明加盐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2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α值是:AⅠFNH3/CO2
β值是:AⅡFNH3/ NaCL
γ值是:Na+/MIICNH3
氨母液I的α值控制在2.15-2.35。若α值过高,由于母液中氨的平衡分压增大而使其挥发损失增加,恶化操作条件;反之,α值过低,则母液中的重碳酸盐 ...
9067jxhuas 发表于 2010-3-2 16: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发现你那里的β值定得比较低,我想知道的是,你说的是澄清之后的成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近年调整所得的值。有很长时间不在生产一线了,不能给你较好的答案。但我知道β值是近年调整后的值。以前就我所知并不是这样的。要高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5-4-29 06:36 , Processed in 0.05080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