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引言:
氯碱车间主要生产盐酸、氢气、氯气、液氯、离子膜烧碱等主导产品,据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易中毒的特点,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对策,它是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2、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
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目的:
1)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2)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使承担事故救援的人员和队伍分工明确,各项救援工作按程序进行,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及时指导群众防护和疏散。
4、术语
4.1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4.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4.3应急救援
指在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4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场所或设施
4.5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危害程度,而选定的事故应急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的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4.6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性分析
5.1车间安全情况
氯碱车间由盐水、电解、氯氢处理、盐酸、液氯五个工段组成,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烧碱还有液氯、盐酸等产品,据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易中毒、工序间连续性强的特点,车间占地大约260亩,车间现有员工接近200人,车间主任3人,工程师5人,设有兼资职安全员六人。
5.2车间安全设施
车间内设备管道均有消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各易燃气体放空管上均有阻火器,厂房高空设有防雷击的装置,凡是压力、温度严格控制的重要工艺控制点,均装有超压超温报警装置等安全防护设施。
5.3危险目标的确定:
5.3.1车间内有40m3液氯贮罐,直径大约100mm的氯气管道。
5.3.2车间有四台电解槽和氢气管道
5.3.3车间内有氯氢处理装置
5.3.4车间内有氯化氢装置
5.4.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5.4.1氯气处理系统:
介质特性:危险介质为氯气,不会燃烧,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本品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主
要是吸入,它对眼、吸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可能出现的险情:贮存氯气的密闭容器,管道等设备有一定的压力,在高热状态或猛烈撞击下,有泄漏,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氯气管道在正常生产时,因管道的振动使连结处的螺丝松动,造成氯气泄漏。
对周边的影响:事故会波及事故发生地相邻的工序,从而对操作人员、周边环境及财产造成伤害。
5.4.2氢气处理系统:
介质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0.07,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爆炸。实际生产中,泄漏的氢气易上升到屋顶,遇火星会引起爆炸,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在生理学上是化学惰性气体,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会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可能出现的险情:氢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即可引发燃烧、爆炸。氢气放空管遇雷击、明火等引起燃烧、爆炸,突然大量泄漏,氢气压力下降,从而造成氯化氢合成炉过氯,引起混合器爆炸。
对周边的影响:事故会波及事故发生地相邻的工序,从而对操作人员、周边环境及财产造成伤害。
5.4.3液氯工序、液氯重瓶区
介质特性:瓶内氯气不燃烧,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本品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它对
眼、吸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
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可能出现的险情:贮存氯气的密闭容器,管道等设备有一定的压力,在高热状态或猛烈撞击下,有泄漏,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氯气管道在正常生产时,因管道的振动使连结处的螺丝松动,造成氯气泄漏。
对周边的影响:事故会波及事故发生地相邻的工序,从而对操作人员、周边环境及财产造成伤害。
6应急组织与职责:
6.1氯碱车间成立应急指挥部和应急抢险小组。
1) 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求援预案;
2) 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6) 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 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7.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
1) 公司内所以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由安全监察部视各车间处室的要求,制订配备计划,由实施配备;
2) 任何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并制定维护制度。
3) 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等资料。
4) 应急电源、应急救援装备、物质、药品存放地点、保管人。
5) 各车间、部室根据“属地责任制”的管理原则,管理、保养好配备的消防器材。使用消防器材后,应及时实事求是地报告安全监察部,以便及时配足消防器材。
6) 对人员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并记录。
8事故与应急
8.1事故应急程序
1)报警与通知,现场人员发现氯气泄漏后,应立即报告当班班长或调度.
2)当班班长立即指挥现场人员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并及时报告调度和应急指挥小组.
3)指挥小组到达现场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迅速查看现场,实施救援,对危险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迅速有效
的进行应急响应决策,确定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合理调配使用应急资源,并根据情况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确定响应的级别。命令各应急小组立即展开救援,并在现场成立临时指挥部,及时与各应急小组取得联系,调动人员启动应急物资开展工作;
4)各应急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携带应急救援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到事故现场附近紧急集合,听从现场指挥小组的指令,各救护组应“统一指挥,高效协调”;
5)救护组在指挥小组的命令下,立即佩戴好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搜寻受害人员并及时让中毒者脱离现场,交医护组处置;
6)抢险组立即根据现场指挥小组拟定的抢险方案,采取有效的措
施,控制事故的发展;
7)治安组到达现场后,在指挥部的指令下,迅速组织无关人员根据风向和安全疏散路线组织撤离到安全地带;
8)警戒组立即根据危险源性质划定警戒区域,维护现场次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障救援物资运输和交通畅通;
9)医护组立即对受伤人员采取有效的急救并合理的转送去医院;
10)后勤保障组及时将应急物资防护器材供应到位
8.2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
8.2.1应急处理措施:
1)泄漏源的控制,现场人员发现泄漏情况后,立即向当班班长或调度报告并采取措施立即关闭阀门。如阀门不能被控制,立即报告。
2)指挥小组到达现场后,迅速查明原因。决定停车或局部停车的决定,并通知上下工序。
3)泄漏物处理,及时对泄漏物进行洗消,吸收处理。
8.2.2液氯贮槽盲板漏处理方法
操作工戴好防毒面具后,首先停止包装,打开备用槽的上出料阀及正在泄漏贮槽的下出液阀,停止出料。
关闭泄漏槽上的平衡液进阀,开泄漏槽的出料阀。
用液下泵把泄露槽的物料打入备用槽,直至将泄漏槽内的物料全部打完,开泄漏槽上的真空阀,将泄漏槽抽负压,然后再进行更换盲板操作。
8.2.3备用贮槽液面管下砂眼的处理方法
关闭平衡阀
打开排气阀,抽除余氯。
抽成真空后,补焊液面管或更换新管。
9 应急恢复
9.1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事故被控制后,现场洗消,清理工作结束后,
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宣布应急结束.
2)各救援小组对本组人员进行确认,清点人数并上报指挥部.
3)环保分析人员对现场空气污染和水源进行连续检测。
4)保护现场,开展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9.2 进入现场时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具且防护用具必须是防爆型。
2)严禁配戴不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进入现场。
3)应急人员不要单独行动,及时联系与报告。
10.附件
10.1事故预防措施
1)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并落实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3)强化安全教育进行安全培训,车间设置通风报警装置。
4)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证防护设施器材的完整有效。
5)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或演练,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6)保证安全投入。
10.2报警与通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