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宏大叙事有天然的心理抵触。那些华美的愿力与口号,会麻痹我们的痛感神经。 每一个病死案例背后,都是一连串家庭的悲苦。 我推荐的理由很简单,我有强烈的代入感。 我会不由得想到,我的父母也会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和主人公的父母一样。他们爱孩子,爱家庭,在自己绝望之刻,还要怒吼着孩子不要靠近。可他们何尝不绝望? 他们是多么的无助啊。哥哥一直在磕头,妹妹伤心至绝之余,还要考虑全家人的心理状况,她觉得自己是最后一道防线了,要保护嫂子和侄儿。爸爸看似冷静,但要知道给妈妈动手术的决议是他下的,他面对至爱之人的离去,该有多伤心欲绝啊。 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一个家庭的破灭写出来了,无力感、挫败感弥漫全文,但没有丝毫的戾气,没有过多的埋怨,没有狗血的煽情,若说有一点点不甘,那就是女儿说的一句话:「新闻之前没报,我们完全不知道这个传染会这么严重。」 又想到北京人大附中的那个已经离世的家长。这可是一个在北京都算上层阶级的人啊,附中孩子的家长都是人中龙凤。 假使预警的信号来得更早,或许很多悲剧可以避免。世俗百姓和中产阶级他们都需要那一点点早来的信号。 我们最终不得不成为女主人公那样的好消息使者:「又来了多少专家,又治好了多少人……」
我们甚至要神话更受人尊敬的「好消息使者」。
此时此刻,这个国家似乎最需要的就是信心了。为人子、为人父、为人母,也需要扛起家庭的脊梁。
初五了,迎财神,本该也是收拾行囊的时候了,父母盘算着家里还剩多少「宝贝」能让你带回大城市,你总会说,装不下了,装不下了,城里都有…… 今年你的脚步会慢下来,父母也更从容了些,好好安静的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吧,大时代里显微镜下的我们,说不堪一击就不堪一击。
我愿厄运早日消散,2020年要更紧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