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话题讨论] 关于UNIPOL聚丙烯工艺深冷操作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6 16: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DOW化学UNIPOL聚丙烯工艺中,提到深冷操作,怎样理解深冷操作?深冷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在持续深冷操作过程中会不会引起反应器内“和泥”的现象?如果会出现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
     希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在下感激万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23: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和UNIPOL气相法聚乙烯的诱导冷凝差不多吧,,聚合反应的操作关键就是在于撤热,以往都是通过循环水进行换热冷却,对于气相法而言,气液换热效率不高,换热效果不如管式淤浆法的液液换热,所以后来UNIPOL发明了气相法聚乙烯诱导冷凝——深冷操作,就是向反应器的气相组分中加入不反应的异戊烷,液态异戊烷进入反应器后,迅速汽化,相变过程中吸收了部分热量,从而减少了循环水换热的压力,或者说同样的循环水换热的条件下可以相应的提高生产负荷。当然在加入异戊烷时,尤其是临界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止异戊烷过量,反应器的粉料发粘。
我估计UNIPOL的聚丙深冷操作原理也和聚乙烯的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01: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度士 发表于 2014-4-6 23:2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应该和UNIPOL气相法聚乙烯的诱导冷凝差不多吧,,聚合反应的操作关键就是在于撤热,以往都是通过循环水进行 ...

DOW化学的聚丙烯深冷跟U的聚乙烯差不多,只不过它用液相丙烯(也就是反应物)
关于“泥”的问题,其实就是负荷与进料是否匹配的问题。
控制好进料量,新加的液相丙烯能及时气化并反应,就没有楼主所担心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的讲解,楼主将进行深入学习,之后再跟各位讨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9 14: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DOW工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配合超冷凝态操作,即超冷凝态气相流化床工艺(SCM)。由于液体含量多少是流化床稳定、形成聚合物结块的基本因素,因此该技术关键的操作变量是膨胀床的密度及膨胀松密度与沉降松密度的比例。由于超冷凝态操作能够最有效地移走反应热(其实就是悬浮的液相丙烯汽化吸热),它能使反应器在体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2倍以上的生产能力,对于投资的节省是非常可观的。
UNIPOL 气相反应器的产率受热移除能力限制。带走聚合热的循环气热焓是主要的热携带源。增加热移除能力从而增加反应器产率的一种方法是在冷凝模式下操作,这种模式是循环气体和冷凝液体的混合物同时进入反应器。反应器的冷凝操作模式是在循环气冷却器中冷凝部分单体或共聚单体。这种冷凝的液体以一种细小的雾滴形式存在。这些雾滴被输送到反应器底部并穿过分布板,在分布板处雾滴会与树脂混合并在床中蒸发。这是利用了汽化潜热来增加从聚合树脂传导到循环气的热焓。经验表明在冷凝模式下操作时,需要在反应器底部封头的入口处有个特殊的折流分布。表观气体速度必须维持在高于临界水平来维持液体夹带和消除死区。在反应器底封头设有一个环形折流板,来提供合适的物流分布。典型的反应器操作要维持表观气体速度高于液体夹带临界点。入口的环形折流板已设计成在非冷凝模式下也可以进行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9 14: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应系统的气相进料是在露点温度或低于露点温度,这样循环气中的组分才能在冷凝器中冷凝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9 19: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从事这个工艺的,能不能简单透露一下DOW UNIPOL 聚丙烯反应器温度及入口温度,露点差值等工艺指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4 0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反应稳定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温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化工论坛 ( 鲁ICP备12015736号-12 )

GMT+8, 2024-9-29 06:43 , Processed in 0.0455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