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zxsw119 发表于 2009-2-18 12:12:06

EDI技术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可行性

现在除盐技术是目前困扰国内化工企业的一大难题,究竟如何高效经济除盐是不少人急切想知道的。希望大家在此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除盐方面的问题和经验,交流才能促进发展,合作共赢。都说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有很多优势,但是目前膜技术还有许多需要做的工作,基础工作很重要,但是国内对膜技术的深层机理,膜组件的制备,膜材料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不深,多集中于膜的应用方面,技术就是那点技术,好多还是从国外“偷”过来的,随着竞争的加剧搞技术的,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将会很难混下去。说得多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这很大原因还是国家政策指导的失误,或者是鼠目寸光吧。
言归正传,EDI技术在脱盐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但是对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其可行性将会怎样?高耗电是其致命缺点,不知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其经济性如何

1959dsf 发表于 2009-2-19 07:08:46

你这个帖子我看了很长时间,多次想跟又很难下手。一是我对EDI不熟悉,二是没有确切的污染物成分和含量数据。如果有典型的实例请提出来,这样大家就好分析了。

bankbleach 发表于 2009-2-19 09:32:18

现在EDI组块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内的厂家都是组装和调试的,技术含量就在与应用部分了,而且来来去去都是几个组合的。细节点的东西都很少。而且每种的EDI的要求各有不同,很难对其做研究哦。其实最好就是研究自己企业已近购买了EDI设备,可以先对一个品牌了解。
EDI的进水有要求,对于高盐有机废水可能要做很多前置的设备了,不然EDI的寿命很短了,还有电的能耗觉得不是问题,控制电流更是问题。还有相对混床应该是便宜点,起码不用再生,水质的稳定性好很多,而且废水量和污染程度相对混床低很多,呵~~~~~~~~

1959dsf 发表于 2009-2-19 12:34:26

对于EDI处理高盐有机废水,我觉得很难在经济性方面有竞争力。我印象中EDI只在反渗透后做进一步脱盐,而且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很高。刚才我又查了有关EDI技术,EDI---离子交换与电渗析的结合体。
电渗析脱盐是一个发明较早的技术,后来超滤、纳滤、反渗透技术普及后,电渗析技术就逐渐被取代。电渗析脱盐被超滤、纳滤、反渗透取代的原因主要是运行电费高、设备结垢处理费用高,装置(含厂房)投资高。
我对EDI知之很少,但我认为EDI的兴起是借助反渗透制备脱盐水取代离子交换制备脱盐水的结果,从EDI的结构、投资和运行费用看,可能只有与反渗透配合才有价值和可行性。

qazxsw119 发表于 2009-2-19 13:36:01

楼上说的都有一定道理,电渗析在纯水制备和海水淡化方面远远落后于反渗透技术,但是在那些高盐浓度的废水中反渗透无法应用。近年来纳滤技术在废水处理和浓缩方面有很大发展,废水进行浓缩回收有用物质,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是纳滤对一价离子如氯,纳离子等没有截留作用导致其对高盐废水的进一步浓缩受到很大限制,目前通常做法是加大量水稀释,但这样处理后废水量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大,增大了后处理方面的负荷。难道不能够选择一种能够截留大分子物质的双级电渗析膜先进行除盐处理?

bankbleach 发表于 2009-2-19 19:03:30

EDI是连续电除盐技术,集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85年左右加拿大的E-CELL首先开发出来。现在的EDI模块都是北美的技术好。
EDI的进水一般要求很高,不能直接进水,所以前置装置需要有软化+一级RO或者2级RO,再之前还需要砂虑和活性碳过滤,其它装置如精密过滤器,超滤等要看需求去离子水和使用需求安装。
EDI一般应用在半导体相关的行业较多,还有发电站、医药方面。每个行业对水的质量要求不同,故EDI的调试要求不同,为了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压力,电流,进水水质,进行严格控制,不然模块很容易摔坏或者报废。
个人觉得EDI不太适合做污水处理方面的,只适合纯水方面的最后一部精制,达到去离子水。EDI的出现是为了取代以前的混床交换树脂。

张立明 发表于 2012-3-8 08:04:50

我厂EDI的进水和出水中的氯离子浓度没有变化,为什么氯离子不能除掉了呢?可能是那个地方出问题了,该怎么处理?请各位高手指点。(前边的一级二级RO已经清洗过了,好像是用酸清洗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EDI技术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