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返混的原因与对策?
本帖最后由 sunjl1981 于 2013-1-6 22:16 编辑盐水返混会造成凯膜压力过大,求助盐水返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
, , &
我认为之前应该增加预处理! 返混说的是在预处理器中的返混,加强是必要的,一定有屡试不爽的法则 楼主所说的盐水返浑应该是预处理器返浑吧,具体来说
预处理器返浑现象及处理
序号 返浑原因 处理措施
1 溶气罐压力小 调节进罐风压或通知空压站增大风压
2 溶气罐液位太高或太低 调节溶气罐进出口阀,控制液位
3 三氯化铁溶液加入量太多或太少 调节三氯化铁流量,控制合适流量
4 粗盐水温度不稳或温度太高,影响溶气量 控制粗盐水温度为(55±2)
5 盐水流量不稳 调节流量时以5立方米/小时为限
6 盐水浓度不稳 控制上盐间隔
7 排泥不及时 及时进行上排泥和下排泥
8 原盐质量差 选用合格原盐
9 预处理器内盐泥太多 及时对化盐桶、预处理器进行清泥 4楼所说的不错,基本上涵盖了开预处理器的注意要点。就是有点含糊,我来提点我的看法:
1 加压溶气罐压力建议把凯膜设计的自力式调节阀换掉,我是换成了仪表专用的稳压阀,稳定压力在0.25~0.3MPa就行了。
2溶气罐液位太高或太低 严格控制在中视镜,不要侥幸,等你发现返浑就晚了,一般要持续4~6个小时。太高,气液混合不均,溶气效果差,太低,造成气液夹带,上排泥处出现大大的蒙古包,等着返浑吧。
3 三氯化铁加入量用长量筒从文丘里混合器后取样,观察上浮情况,明显上浮,1分钟左右能基本浮上,5分钟后观察,顶部浮泥不下沉,底部清澈可视为准。
4 温度倒要求不太高,我们这里是控制55~65℃,别影响盐溶解速度就好
5 流量:第3点所述情况很好,上浮泥在1cm以下,预处理器稳定时,随你怎么调,一下子升足都无所谓。如果不太好,还是按4楼所述,每小时5方。
6 盐水浓度:与其说浓度,不如说比重。这点非常重要,盐水比重出问题,轻质盐水占据浮泥区,阻碍浮泥上浮,一般这种情况返浑可持续10几个小时。不过也有补救办法,大量上排泥,将轻质盐水排出,恢复上浮。但还是建议别这么试,除非你有无数个板框,控制好比重是正道。
7 排泥要及时,不用多讲。但最好先上排泥,后下排泥,下排泥比较猛烈,可能造成浮泥下沉。下排泥流量要适中,太小,盐泥容易挂在预处理锥底筒壁上,排不尽,太大,也会造成预处理器返浑,我是控制满管流出,流速大概1m/s左右。
8 原盐质量:我这里如果粗盐水含Mg在350mg/l以上,就只能坐等返浑了。控制原盐质量谈何容易,采供也有他们的难度,而且生产服务销售,采供控制生产这是无奈的局面。一般能用上含Mg在0.2%以下的原盐我们就万幸了。
措施:a 洗盐:这是凯膜建议的,但我们没这条件,只能望洋兴叹,希望你们可以
b 掺卤:这是我们唯一法宝了,卤水含钙高含镁低,又可以减少原盐用量,一举两得
9 最后提一下,注意你的化盐水浓度,如果补水太猛,或再生废水回用什么的,容易造成化盐水含盐低,单位体积盐水溶解原盐增多造成什么影响应该可以猜得出。
一家之谈,望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xulinjx 于 2008-7-26 13:40 编辑 ] 大化工果然高手如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①粗盐水NaCl含量不稳定
②粗盐水NaOH含量不稳定
③进预处理前Na2CO3含量过高
④粗盐水温度波动大
⑤粗盐水流量波动大
⑥粗盐水溶气量不足
⑦排泥不及时
⑧排泥顺序有误
⑨原盐质量差
⑩FeCl3加入量不足或太大 注意进液缓冲罐底部的排泥阀
进液缓冲罐底部容易积累盐泥,要定时排放。此阀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排净阀(检修时用)
否则可能造成进凯膜管堵塞。(在培训资料上这点没有说明)
[ 本帖最后由 limingshuguang 于 2008-8-5 21:53 编辑 ] 控制好温度和流量。 控制溶气罐压力,溶气罐液位,三氯化铁溶液加入量要适量,盐水流量要稳 ,排泥要及时,原盐质量要好。
[ 本帖最后由 limingshuguang 于 2008-8-5 21:55 编辑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