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ya 发表于 2010-1-6 17:18:10

预处理器 三氯化铁

本帖最后由 sunjl1981 于 2013-1-6 22:03 编辑
为什么三氯化铁加多了预处理器还会返混呢?絮凝剂多是不氢氧化镁的颗粒太小才引起返混吗?

#


hcbbs

jjf278204 发表于 2010-1-6 21:17:37

返混的原因很多,你大概镁太高了吧

116663115 发表于 2010-1-7 00:17:09

盐水返混白色应该是镁离子过多,三氯化铁絮凝作用不明显。再多的话就显红色了

leeukung 发表于 2010-1-7 08:05:34

三氯化铁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范围,过少会引起预处理器反浑,过多则会造成盐水中铁的含量升高,造成盐水不合格。
预处理器反浑的原因很多,要从多方面考虑。

wang16851 发表于 2010-1-7 08:46:00

三氯化铁的投加量只是影响预处理器效果的一个因素,其他主要因素有以下:
https://bbs.hcbbs.com/data/attachment/image/000/64/04/18_300_300.jpg

tuya 发表于 2010-1-7 09:37:40

5# wang16851
文中说的有机膜是什么?凯膜吗?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tuya 发表于 2010-1-7 09:42:33

6# tuya
返混的时候颜色是红色?哦,那这虽然三氯化铁过量但不是返混的原因是吧?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yhlzm 发表于 2010-1-7 14:09:48

预处理器对含镁量较高的原盐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对原盐中的钙镁离子之比没有严格的局限性。但是除镁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能否产生足量的、气泡直径满足氢氧化镁附着需求的有效气泡。在额定流量下压缩空气溶解于粗盐水的溶解度是有极限的,压缩空气溶解量有一定限度而且在减压后释放出来的溶解空气也比溶解量有消耗,质量是有损失的。因此当有效的气泡量不足以让所有的氢氧化镁所裹缠,则没有载体裹缠的氢氧化镁不可能气浮从上排泥口排出,而是会在盐水中游荡,氢氧化镁的分离效果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原盐中镁离子含量的绝对值最为关键,在原盐中的镁离子含量0.15%以上的盐水预处理器处理氢氧化镁的能力就勉为其难了。
针对原盐中的镁离子含量高,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预处理器的分离能力。一方面尽可能提高空气的溶解量,使空气在盐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或者接近饱和。在设计同时要保证减压后溶解的空气尽可能的全部释放,并形成高质量的气泡粒径,尽可能的减少气泡量的损失和气泡质量的低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预处理器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将盐泥循环技术嫁接到预处理器上来,让因为没有足够的小气泡,而不能裹缠小气泡浮上分离的氢氧化镁,在氢氧化铁的作用下,裹缠在循环盐泥中的结晶型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周围,形成表观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并借助斜板效应和同流向分离原理,而迅速沉降到桶底。此预处理器的分离速度为浮泥上升速度和沉泥下降速度的累加,大大提高了预处理器分离氢氧化镁的能力。

yhlzm 发表于 2010-1-7 15:07:16

粗盐水在从化盐槽进入预处理器的过程中,先加入NaOH和FeCl3溶液。其中NaOH会与粗盐水中的镁离子反应生成细小的氢氧化镁胶状絮凝物,助沉剂三氯化铁会将这些散落在盐水中的氢氧化镁絮凝物凝聚成较大的胶团。同时,加压后的粗盐水能在加压溶气罐内溶入加压空气。当粗盐水进入预处理器的凝聚反应室时,由于压力迅速下降,溶于盐水中的空气会大量以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 此时由三氯化铁凝聚成的氢氧化镁胶团,能够粘附在上升的气泡上,利用气泡的上浮力,上升形成浮镁层,从预处理器的上浮泥口排出。
同时粗盐水中的有机物、菌藻类会被次氯酸钠分解成小分子,由三氯化铁凝聚并粘附气泡上升,从上排泥口排出。
而较重的不溶性机械杂质则沉降到预处理器锥底的沉泥斗,从下排泥口排出。
2. 预处理器的结构:
由凝聚反应室,浮泥口,多层锥形隔板(内部圆锥),沉降室(下部圆锥),沉泥斗,清液通道管,清液集水槽组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处理器 三氯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