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说的很全了 加酸使淡盐水中不断产生气泡,加大气液两相中不平衡度,使液相中的溶解度不断向气相在移动! 10楼的同志说的全面! 脱氯是破坏平衡关系。使上述反应朝Cl2的方向进行。由于氯在水(包括盐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当溶液表面氯气的分压是101.3KPa时,在70℃水中的溶解度为0.0115mol/l,相当于0.4g/l。近似的遵守亨利定律:
PCl2=KNCl2
式中 PCl2——气相中的氯气分压;
K ——试验测定的常数;
NCl2 ——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数。
要把生成的氯气从溶液中析出,除酸度外,还要不停地降低液体表面氯气的分压,才能达到目的,在实践生产中,加足够量的酸,并使淡盐水中不断地产生气泡并增加气、液两相接触面,加快气相流速,加大气液两相中不平衡,使液相中的溶解氯不断的向气相转移,气体不断逸出,连续地进行上述操作。就能把淡盐水中的游离氯基本除掉。氯气的溶解度在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应该保持一定的温度,利于脱氯。
由于是采用破坏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的方法来脱除游离氯,故游离氯不能百分之百除去。剩下的游离氯,一般在10~30mg/l,用添加还原性物质使它和有氧化性的ClO— 反应,把游离氯彻底除去。 14楼已经说的很详细了,我就不多说了 有些设计还保留了空气吹除的预留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