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晶器固液比的疑问
我们厂的结晶器固液比一直设置在30%,大家的呢?
为什么要设置在那么多?
是不是应该设置得更多呢?
结晶固液比的控制按书上讲的是20——40%之间,在结晶器中,母液的过饱和度消失需要一定的结晶表面积,晶浆固液比高,结晶表面积大,有利于过饱和度的消失,使结晶长大,并且减轻设备和管道的结疤。但晶浆固液比过高,会使溢流夹带的结晶多;易造成结晶器“座死”的事故。我认为,小厂可将这个指标控制在高限,因为结晶在结晶器内停留时间短,控制得过低,有可能产生细晶。大厂可将其控制得稍低些,以防止结晶器事故。 有的厂控制在45%,不得高于55%。氯化铵农用的话对盐分要求不高。 结晶过程中的固含量或悬浮密度是影响结晶过程粒度和晶形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一定是决定因素,对于一个特定的结晶物系,固含量的多少是影响二次成核和成长的一个因素,因此控制好固含量是控制粒度控制的一个调控因素,但不一定凑效。因为影响结晶过程的因素有很多,需对特定物系一一确定。
如有需要可以详细交流 2楼说的很好,另外,对于连续操作固液比太高的话,会导致排料困难,体系粘度过大,混合效果不好。 本人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结晶不长大,老是很多细晶,怎么提高结晶颗粒度啊 本帖最后由 PORTER 于 2009-11-27 09:17 编辑
楼上的问题,要核一下会不会是结晶器负荷过大或者设计的轴流泵量小、叶轮角度、磨损等达不到设计量。 出现你所说现象的原因很多,你只有详细说明体系的相关特征,才好对症下药。什么物系、操作方式、结晶器类型等等 6# huahua521 那如何计算固液比呢 晶浆固液比高一些,结晶的表面积大,溶液过饱和度消失较完全,可以减少细晶的产生。因此要保持适当高的固液比。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