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氯碱产业发展路线探讨与分析
本帖最后由 sunjl1981 于 2013-1-6 20:14 编辑3.磷化工与氯碱相结合
适宜区域与规模:拥有磷资源的华中和西南地区氯碱企业,规模为10万吨位/rh 以上的氯碱装置,下游重点产品为农用公演品和材料助剂。
基本思路:黄磷和萤石是我国储量丰富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限制这些矿产和低端产品的出口旨在保护我国黄磷和萤石资源。以萤石资源为例,以萤厂为原料向下深加工成氟氯烃10-20倍;氟单体10-140倍;氟聚合物80-120倍;氟共聚物200-500倍;精细有机氟化学品(农药、医药等)500-5000倍。可以说加大磷和萤石资源加工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氯气与黄磷建设三氯化磷、三氯氧类名等装置,向下游发展含磷材料助剂;同时利用当地磷化工副产的磷石膏和氟石膏资源,与氯气相结合大力发展含氟农药及其中间体。目前阻燃剂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就是含卤的磷酸盐或酯类品种,农药领域最具发展前景就是含氟农药。因此拥有资源优势、利用不足道回收资源,结合氯碱装置生产这些精细中间体与化学品,未来经济效益和前景毋庸置疑。
路线设计:利用黄磷资源与氯气相结合,建设世界级规模的三氯化磷项目,交衍生出三氯硫磷、三氯氧磷、亚磷酸二烷基酯、亚磷酸三烷基酯、磷酰氯等,进一步深加工得到0,0一二乙基磷酰氯、0-甲基硫代磷酰二氯、甲基氯化物、乙基氯化物及众多有机磷农药和重要的医药品种;同时依托这些基础氯磷中间体开发出数十种目前便于主流的含磷的卤系阻燃剂和亚磷酸酯抗氧剂。
目前国家将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扶持磷工业吉首石膏综合利用的政策,仅湖北省每年磷化工产生废渣氟石膏粉、磷石膏分别为300万吨和2000万吨以上,这些废弃物的所含氟资源数量巨大,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解决磷化工污染和国内萤石资源,也为含量氟农药用氯碱装置氯气建设世界级氯甲苯及其下游中间的的装置,氯甲苯与回收氟资源生产出氟化氢和一些盐类合成出含量氟农药中间体。装置建设可以借鉴美国西文化学公司的生产经验,该公司拥有氯甲苯、三氟甲苯、3,4-二氯三氟甲苯、邻对氯三氟甲苯、多品种苄类、多功能醛类、多功能氰类等7套装置系统,整个系统工艺技术和设备先进,按单元操作排列,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柔性化生产出近百种以含氯、氟为主的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4、氯碱与高性能材料
适宜地区及规模:中东部地区并拥有聚氯乙烯装置的氯碱企业,规模为10万吨/ 年以上的氯碱装置,下游重点产品为高性能材料。
基本思路:由于前几年国内氯碱和聚氯乙烯市场需求迅猛,中东部地区建设了一部分规模不大的氯碱并配套PVC生产装置,而且多是以电石法为主的聚氯乙烯装置,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煤炭、电石、电力等资源丰富度远不如西部,生产成本逐渐抬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可以考虑利用现有聚氯乙烯系统生产的乙炔和氯乙烯,进行高性能材料及中间体的建设,在聚氯乙烯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现有的系统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高性能材料,提高整个系统的竞争能力。
路线设计:1)利用现有系统中的氯乙烯单体为原料,生产聚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如氯乙烯-乙烯基异丁基醚树脂、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 、氯乙烯系列接枝技聚醚等数十种新型的氯乙烯共聚专用树脂;2)以电石产生的乙炔和氯气为原料,经氯化、气相脱氯化氢、联产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生产装置,脱吸后氯化氢返回系统中作为聚氯乙烯生产原料,形成闭路循环;3)利用自产的聚氯乙烯,引进国外悬浮法聚合工艺,建设适应于管道、电线电缆等领域氯化聚氯乙烯材料;4)利用氯气,进口国外聚乙烯起用料,建设橡胶型的氯化聚乙烯产品,同时考虑建设氯化EVA、氯化像胶等高性能材料,形成系列氯化高聚物产品。
另外聚偏氯乙烯可以自用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高阻隔型PVDC材料,如涂覆塑料阻隔材料和涂覆高档专用纤维产品等。以三氯乙烯为原料向下游衍生出新型号的QDS替代品,并对QDS替代品进行混合工质的研究与生产,形成三氯乙烯- QDS替代品完成的产业链。基本利用现有聚氯乙烯系统构建出高性能材料,并加工利用形成终端产品向市场上销售,增加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 , -
新材料如果性能好,有市场就有效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