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结晶温度9.6℃?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氯气处理系统操作规程里有提到过,氯气低于9.6℃会结晶,变为水合物,所以钛冷却器出口温度不能太低,但回来操作好像没来没遇到过结晶的时候。疑问:9.6℃ 的结晶温度是标准状况下的吗?如果氯处理为负压系统,负压下或者压力发生变化氯气结晶温度会变化吗?结晶温度和凝固点有什么关系?氯气结晶能堵塞设备和导致操作压力异常吗?遇到这种情况的给解答一下吧。氯气温度不能太低是因为太低的话湿氯气会变成干氯气,干氯气和钛会发生自燃。 氯气温度降到9.6度时,将会形成CL2.8H2O的结晶体,是冷凝下来的氯水堵塞冷却器和管道,使气体无法通过。 应该是温度降到9.6度时,氯水会结晶。 冷却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冷却后氯气温度在12~15℃之间,温度太高,水分多,干燥耗酸量大。而温度太低,如在9.6℃时,湿氯气中的水蒸汽会与氯气生成Cl2•8H2O结晶,造成设备,管道的阻塞并损失氯气,还可能造成钛冷却 请大家围绕另一方面帮助解答:9.6℃在一个大气压下的结晶温度吗?那么负压或者正压系统,压力发生变化了,结晶温度发生变化吗?我们刚开始操作的时候负压系统冬天有低于过9.6℃,好像也没见过结晶。谁有这方面的经验,给解答一下吧。 我厂遇到过此现象,冬季气温在-10℃以下的气温,在氯氢压力调节阀的附近出现黄色结晶体,直接影响压力的调整,特别是在北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氯氢压力不能正常调整的情况,应该去检查。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处理措施就是先停机拆开管道,用蒸气冲开,清理完再加装排尽管,将氯水回收到淡盐水槽。 理论上来说,氯气温度降到9.6度时,将会形成CL2.8H2O的结晶体,是冷凝下来的氯水堵塞冷却器和管道,使气体无法通过,造成系统压力波动,影响生产。但是实际生产中,温度不一定是这个。我们这里倒不是因为压力等原因,而是因为管道上安装的温度计的感温点不在管道的正中间,所以显示温度有偏差,往往在12℃以下就会出现结晶,造成钛冷下水不畅,系统压差变大的现象,因此我们都是控制在14℃左右。当然,我们这个温度不是氯气的实际温度,而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一个控制点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