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蒸发系统由原来的两效改为三效可行吗?
本帖最后由 sunjl1981 于 2013-1-6 20:07 编辑原设计烧碱浓缩系统为两效逆流降膜蒸发,蒸汽消耗较高,现蒸汽价格一路攀升,想将系统改为三效,降低蒸汽消耗,是否可行?10万吨32%到50% 。
1、只增加设备,不改变原有设备是否能匹配?
2、改造后规模是否会发生变化?
3、改造工期需要多久,投资会多大?
hcbbs
! ! 。
本帖最后由 仲恒明 于 2012-10-17 08:59 编辑
两效蒸发改为三效蒸发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你要是只增加设备,管线问题需要认真的考虑,你原来的两效装置产能达到多少?装置使用年限的问题,蒸发器的腐蚀结垢问题需要提前考虑,产能的评估比较难,只能大概的估出来,可以肯定得是只会变小不会变大,因为把浓效的蒸发器移过来面积会偏小,改大浓效蒸发器就比较麻烦,代价较高,还不如重新做一个新的蒸发器。
投资问题,把浓效移过来问题不苛刻追求产能问题,投资不大。需要做一个10w吨的物料平衡,算出各个设备的参数,换热面积。核出管道和泵的大小做对比
重要是改造后的系统的稳定性,真空分布问题,能不能达到工艺控制的要求。
总之这个改造是个比较麻烦的过程,需要认真细致繁琐的计算和验证。
这个问题视乎讨论过………………
原则上、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看你那里的配置有时如何?比如:厂房的建筑面积,公用工程的配置(水电气等等)容量,最后的结果是汽耗下来了,但投资很大,几年内能收回投资?权衡考虑?特别是三效的设备、阀门、板换等等问题,其材质又是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
wangzhihou 发表于 2012-10-17 14:0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问题视乎讨论过………………
原则上、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看你那里的配置有时如何?比如:厂房的建筑 ...
厂房建筑面积足够,外加一钢平台搞定,公用工程也没有问题。
哎!长期看见蒸汽消耗高,揪心呀!因为原来设计时主要是销售32%碱,哪知市场变化多端,下游客户另谋发展,现在变成了50%为销售主体。
xiouxingzhe 发表于 2012-10-19 09:1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厂房建筑面积足够,外加一钢平台搞定,公用工程也没有问题。
哎!长期看见蒸汽消耗高,揪心呀!因为原来 ...
目前你们的二效气耗超过1.0了吗?三效做好能达到0.5t/t左右。如果不受资金影响,如你所说的情况是完全可以的。就是比较“麻烦”,那要是比新建的要麻烦多了!!!
超过1.0了,所以才揪心呀! 两效这么高很有可能是工艺控制出问题了,理论是为0.6-0.65,你这数据也太大了吧,需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这样才有改造的针对性,把以前的报表拿出来比对比对,各个仪表是否都是完好的,设备的腐蚀和结垢情况如何,各个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如何?,你要是在不明白问题出现在哪里就改造的话,之后不不确定因数很多,出问题需要你这样的负责人来承担。
这里说严重一点,比方说是现有的蒸发器换热不行了,你增加一效也无济于事,最后花钱了没成事,熄火了,悲剧的还是自己。
仲恒明 发表于 2012-10-19 10: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两效这么高很有可能是工艺控制出问题了,理论是为0.6-0.65,你这数据也太大了吧,需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这 ...
我查阅了一下原来的设计资料,消耗是0.75,也比较高了,实际运行的报表显示,原来消耗也在0.75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耗在增加,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会对生产进行一次排查。
本帖最后由 仲恒明 于 2012-10-23 09:32 编辑
设计为0.75,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和国外的区别,首先是工艺优化没有做好,材料换热性能差点,泵的性能差点,保温差点,管道、阀门的阻力再大点,真空分布不均匀等等方面,最后多了0.1-0.15也正常的符合现在咋国家的国情,发展中的选择啊。哈哈,还有余量的设置,再考虑工厂工人的不细心操作,管理指标马虎,只能这样设计气耗,不然达不到要求产量业主不给钱,设计院不是把自己给黑了。
还有咋们国家的设计很多都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所以还需要现在像你这样的技术老大来好好把关,好好优化,改进修正,最后成为稳定可靠的装置。运行赚钱。
最后特别提醒:现场检查注意安全,多考虑下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帖最后由 龙腾绝音 于 2012-10-28 04:43 编辑
如果楼主的现有进料蒸发器二效符合要求(进蒸气效为一效、进32%料液的效为你目前的二效)应为镍材,个人认为不难。需要加一个大一些的三效蒸发器,(材质:管程316L 壳程304.)疏水器、换热器、泵以及管阀等部件。不知道你的真空系统用的什么,如果用了冷凝器,新加的蒸发器应该在这个位置。如果你的厂房够宽,新加的蒸发器也可以和冷凝器并排,这样可以缩短你的停产时间。1、只增加设备,不改变原有设备能匹配! 2、“增加一个蒸发器后规模会变小”这个我不能理解?3、改造工期的话如果所有设备就位,能干的工作都干完,只停车碰口也就几天时间,这个要看实际情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