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军装的梦 发表于 2013-4-4 15:14:49

电解离子膜

为什么离子交换膜对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PM2.5 发表于 2013-4-5 08:57:09

我认为这个问题纯属高科技方面的,这是小鬼子研究出来的,他能告诉咱吗?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小鬼子就得饿死了。我们只能在运用当中按工艺要求操作,尽量保持较高的选择性能,达到最高电流效率。膜的方面就别研究了,让科学家去搞吧,咱们好好用就行了。

vivi925@yeah.ne 发表于 2013-6-18 14:20:52

离子交换膜对离子选择性透过机理和离子在膜中的迁徙历程可以由膜的孔隙作用、静电作用和扩散作用加以说明。                                                            
1、孔隙作用   离子交换膜具有贯穿膜体内部的弯曲孔隙,其孔径多为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这些孔隙形成的通道可以使被选择吸附的离子从膜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孔隙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孔隙度的大小与均匀程度。而且只有当被选择的离子的水合半径小于孔隙半径时,才可能使离子透过膜。

vivi925@yeah.ne 发表于 2013-6-18 14:28:43

2、静电作用    离子交换膜上分布着大量带电荷的基团。因此,膜内构成强烈的电场,阳膜为负电场,阴膜为正电场。根据静电效应的原理,膜与带电离子将发生同电性相斥,异电性相吸的静电作用。结果是阳膜只能选择吸附阳离子,阴膜只能选择吸附阴离子。它们都分别排斥与各自电场性质相同的同名离子。对于两性膜,因为他们同时存在正、负电场,对阴、阳离子选择透过能力就取决于正负电场之间强度的大小。

vivi925@yeah.ne 发表于 2013-6-18 14:36:17

3、扩散作用    膜对溶解离子所具有的传递迁移能力,称为扩散作用。它依赖于膜内活性离子交换基和孔隙的存在,而离子的定向迁移则是外加电场力推动的结果。离子交换膜的透过现象,可以分为选择吸附、交换解吸、传递转移三个阶段。由膜孔穴形成的通道口和内壁上分布着活性离子交换基,对进入膜相的溶解离子继续进行着鉴别选择。这种吸附-解吸-迁移的方式,把离子从膜的一端输送到另一端,完成了膜对溶解离子定向扩散的全过程。

9tnt 发表于 2013-6-18 14:42:46

不是小鬼子(日)研究出来的,是大鬼子(美)出来的。是研究燃料电池时搞出来的。小鬼子后来也搞出来了,然后与大鬼子交换专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解离子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