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吸收塔的喷淋密度。
最近在关注烟气制酸第一吸收塔的设计问题发现,有色院、南昌院设计院的第一吸收塔的喷淋密度比较大,贵溪二系统达到40m3/h.m2,不知有什么依据。弹指曾与南昌院讨论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大的喷淋密度设计可以控制塔出口酸温,如果上塔酸量下降的话,则塔出口酸温会增加。
2、由于塔的填料高度下降很多,采用大喷淋密度为一种保险设计。 请问二楼,高的淋洒密度、降低填料层高度情况下,为保证吸收指标,要有足够的传质面积和空隙率,塔内的填料采用什么形式和规格的?谢谢! 76mm异鞍环即可以,此外分酸器也要特别设计以应对塔壁沟流效应。 主要是为了增大分酸均匀度,上面采用了较小的填料,贵液的分酸器全部是进口的,美国猛山都的 据说,这种塔有全用38mm距鞍环的,填料高度在2500左右,比国内设计的高度要低一半,不知有没哪个厂是这样用的。 其实喷淋密度不是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工艺技术条件和填料,选取合适的喷淋密度就可以了,再大也不能提高吸收效率。 增加喷淋密度会使塔阻力增加,使产量降低。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ongue.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ongue.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ongue.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ongue.gif
浙江嘉化乍浦工厂36万吨磺制酸装置干吸塔是引进基础设计,主填料高度2.5米.主填料还是D75的矩鞍环.
其实喷淋密度大还是和液气比相关的.大装置塔体直径优化设计,比国内设计的气速要大,所以喷淋密度显得要比通常的要高.如果液气比过小,出塔酸温就会过高.同时因为填料高度比较低,吸收和干燥效率也会受影响.
[ 本帖最后由 qingzz1965 于 2008-11-27 00:56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