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放管换热器面积
最近硫酸装置使用缩放管换热器比较多,某注意到不少矿制酸装置设计中均是四换比三换的面积小.以前双圆缺型换热器均是四换比三换面积要多.按厂家提供的K值计算也是四换大,不知何故?请专家及使用过缩放管换热器的同仁指教.能介绍一下使用情况更好.
我们曾经自己在邓先合教授指导下,亲手制作了三四换。正如你所说,原先的高效换热器(即双圆缺型)四换要比三换大一些,改为缩放管型就是一样有原因如下:
1、原先的换热器K值,污垢系数等预留余量大。所以才两两串联,而缩放管型是满布,换热面积及K值等已留有余量。而且具邓工介绍,因为气流在管表面呈涡流,所以不沾污垢。在余量很大情况下,为简便制造就把三四换一致,一二换一致。
2、根据使用情况,也大致如此。我们水分指标不好,三换曾经打穿30多根管,盲死后,也未影响转化温度,从侧面说明该换热器弹性还是很大的。 据我厂的经验来看,缩放管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达不到要求,设计上应在厂家面积上放大10% 反映缩放管换热器问题的厂家还真不少啊。 总体来讲,缩放管还是比原来的双圆缺型高效换热器好的多。省地方,简化操作,阻力降小。三四换可以考虑进气段用两米的不锈钢管。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装置规模\原料,产量,各换热面积,各点温度. 面积大了也不一定是好事,铜陵某40万吨硫铁矿制酸转化烟气换热器即用了缩放管换热器,面积也放了,传热仍然不达标!
个人认为缩放管有以下缺点:
1、缩放管在轧制过程中将产生壁厚减薄效应,不利于传热管的长期使用。
2、缩放管在壳程的设计有缺陷,靠近外围的管束传热负荷大,靠近中心的管束传热负荷小,这是因为壳程气体要进入中心的换热管横向经过的管束多,阻力大。 论坛里原来不是讨论过缩放管不行吗,到底效果怎样? 在设计中,换热器的面积都是要比计算值大的,一般要大到10-20%左右。
关于楼主所说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各个设计的2段的进口温度变化较大,以前设计的2段进口温度比现在设计的温度高,对三四换的面积影响很大,所以四换的面积比三换的面积小或大都是正常的。
不要看厂家提供的K值,可以让厂家把设备的富裕系数折进去计算K值,就会发现K值并不大。
另外大家可以参观《硫酸工业精华本》下册的孙仲波老前辈的3换的计算结果,还有这本书上关于日本一家公司的换热器的计算结果,其实双圆缺的K值也不小, 计算结果是四换的KA值比三换的KA值大,而设计者所提供的K值是一样的.但换热面积又是三换比四换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