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温度调节
我前两天参观了一套30万吨硫左右硫磺制酸装置,我稍看了一下报表,转化率差了一些98.5%,一段进口436 出口620左右,二段进口460 但三段进口只有410左右,基本没有温差,四段进口也只有410左右,有温差,据说四段是低温催化剂是,据我当时看为一段二段反应非常良好,三段不反应,可能一转会上不去,估计二三段的热副线已经开足,我想学习一下,是否应该将二段进口温度再往上提,一段进口是否可以调整一下,将反应后移一部分,使三段达到触媒活化温度,这样做是否违反常规。否则生产该如何做呢!我看一段入口温度偏高,而层下较高。应该将一入温度调整到415-420,不知二段出口温度是多少,但建议调整到温差最大为准然后确定二入温度。不知转化流程是3+1,还是2+2,不好回答。 二段好象是510 ̄520左右,如果针对系统现状,降一段进口应该是肯定,但是三段如果不加大热副线,怎样才能达到活化温度呢?能否通过减少一段的部分转化,来提高二段反应热,使得出口温度升高,三段达到活性呢?这样做的话,一段分段转化率下降,二段分段转化率上升,三段也转化,但是一转是否会升呢?纯属个人设想!(3+1流程)
[ 本帖最后由 shenxirong2006 于 2009-4-2 10:11 编辑 ] 一段出口温度太高了,如果产期下去对触媒的活性有很大伤害的 。适当的添加以些新触媒然后重新确定控制温度。 根据郑冲教授的理论,只有使反应上移才能获得较高的总转化率,也称之为逐段温差法调节转化温度。这在《硫酸工业》中有论述报道供参考。 三段进口温度太低,一定要提高,提到440度。 我个人认为,人为地把温度后移,对转化率是不利的,一般来说,二氧化硫的转化,尽量在前几段转化完成越多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后几段的温度都比前面的温度低的原因,如果反过来,后面的反应也不会好,总转化率也不会好。
个人见解,望指正。 要做到系统平衡稳定,才能保证长期生产。 我们厂的转化率是99.8%,是3+1式,一段进口温度450度,二段进口405度,三段430度,四段420度 我们正常情况下也是按最大温差法试各段进口温度,上述情况,说明装置设置不合理,但是除了三段热副线放大,三段不转化,一转只有一、二段转化,那么一转也只会在90%左右,总转化率则也不会太高,正常操作当中有什么办法可以调节弥补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