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稳定气浓,根据实际调节氧/二氧化硫比.
3.适当的入口气温,气温就低还利于提高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提高转化床层进口温度是在触媒活性下降的情况下才用的。
实际上一个硫酸装置除非运行不正常,或者是环保压力过大时才考虑提高转化率,主要途径为:
1、单转单吸改双转双吸;
2、或者换装高活性触媒;
3、增大氧硫比,这会降低装置生产能力;
4、提高转化床层进口温度,也是短期行为。 注意触媒的选用。S101与s108 摸索并获得最佳O2/SO2体积比,一般装置接近0.95最合适; 谢谢提供材料 一般来讲,一段最为关键。因为一段温升大,且有毒有害东西易使触媒衰退。有好多厂家在一段触媒选择上喜欢上部低温下部高温触媒,其实不好。低温触媒的起燃温度360,高温430.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段分三部分,上部150到200毫米是低温触媒,中层用高温触媒,下部用二三段淘汰的触媒。
进气温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开车一段时间后,系统平稳就应该试探出各段最大温升及各段最低进气温度。指标一是最终转化率,还要追求四段最小温升(四段温升越小说明二转的硫越少)。
在工艺条件如硫含量,氧硫比,触媒活性,水分指标及有毒有害杂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勤跑现场勤动冷激阀,多方面试验,用各种手段来使转化率达标,而且要追求长周期平稳才是王道。 2楼的意见非常好,随意增加各段的进口温度和转化末段的温差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把热量都放到末段去,转化率是万万难以达到的。
转化率的提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综合治理,对硫铁矿制酸和烟气制酸更重要的是净化指标,相比之下硫磺制酸转化率更容易达到则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即使是硫磺制酸对灰分等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还是先从设计把好关,综合考虑转化的设计,如触媒的选择、进出口温度的考虑和转化率的分配、转化器气体分布的设计、副线设计的考虑等等。 用最大温差法确定各段的转化温度应该是最传统的做法了 转化工艺的设计是个系统工程,如何分配各段的转化率、操作温度,一定要结合实际的工艺条件。如一段,对于高气浓可以把操作温度设计的低一些,比如400~410,气浓低时可以设计的高一些,如420~430。在转化的一、二段,提高反应速度要重要些,在二转,要提高平衡转化率,保总转。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