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workinging
如果转化进口SO2浓度按9.5%计算那么你计算的转化率还要高! 最好请楼主提供进转化SO2实测浓度,或者焚硫炉进出口温度。
类似情况弹指数年前在工厂曾经经历过,一开始环保局检测达标,但不到一年环保局来抽查时,弹指就不得不通知岗位降负荷来控制尾排。 6# workinging
按照你的说法,硫磺制酸三段出口,在楼主说的进口温度下,转化率可以达到98%以上。看来,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在您的手上,修改了。从楼主提供的数据来看,反应明显后移了。客观的讲,180 的装填量,对应于99.7% (?)的转化率,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另外,硫磺制酸的杂质是比较小的,对于这个案列,主要是看转化器的直径,楼主如果需要技术支持的话,可以把你的设计基础分享一下,可以帮你分析一下。 很感谢各位高手的热情帮助。现经多次分析,一段进口实际SO2含量可能高达12%以上,经调整已正常 请楼主与大家分享“调整”高招,站内短信告知也行。
一层进口如果是12%以上,从温升推断一层转化率就…… 如果按照入口10%的S02计算,三段的转化率基本就达到了98%,这个数值是计算出来的,别整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啥需要讨论的就说。
各个参数稍微调整了一下,计算参数见附图,有不同意见的欢迎讨论。
算到第四段的时候,按照楼主给的温度,转化率必须超过100%了。。。哈哈,主要我按照入口10%的S02计算的,实际的S02肯定要超过这个数值。
按照10%SO2计算,计算数据见附图(其中第四段温度和楼主对不上,主要是由于SO2浓度的差异) file:///C:/Documents 补充一点,其实在第三段的时候就应该知道SO2浓度比实际高,因为转化率97.8% 已经超过了 平衡转化率。以前没注意,第三段理论值上分析是不可能达到98%的。有什么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值得注意的是,对进口触媒来讲,通过软件计算的催化剂理论装填量都不大,但是这个装填量是不能拿出来竞争的,因为转化器床层气流分布、温度梯度的因素还要考虑进去。
所以催化剂最终装填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催化剂供应商对转化器气流分布、温度梯度的因素的考虑,如对气流分布来讲,床层必须要有一定的压降才行。
设想床层没有压降的情况:那么烟气肯定走最短的路径,这个路径碰到的部分床层的催化剂才会发生作用! 装填系数的概念,是目前国产催化剂的一个经验公式,基本在300l/t 上下。这些都是经验公式,有他的可取性,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是不够严谨的,提高过程是漫长的,但相信将来国产催化剂必有所突破。
个人认为:装填系数是一个是和多方面条件相结合的。 活性系数*接触时间=转化率。活性系数是催化剂自有的特性参数(包括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气速等方面的活性),;t(接触时间) 就是装填高度/气速。(气速是一个变量,随这转化的不断进行是减低的,同时阻力的大小也影响气速,转化器结构影响阻力等);实际上这两方面都是比较复杂的动力学方程。
这个方程,以前有一个公式,但是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技术的更新。国外公司这方面则做的比较好,而且催化剂方面也更和生产相结合。
其实国内催化剂各个厂家基本都能满足现在的硫酸生产的,就是增加一定装填量以达到总转的要求,能耗相对高一点。投入成本则相对低多了。 本帖最后由 弹指 于 2010-5-27 09:49 编辑
前不久弹指与国内一个大设计院的相关专业人士讨论,他们认为150的装填系数在气流分布上就有问题! 回复 1# lawux
楼主生产负荷720t/d太小,你提到满负荷后再看看情况,可能后移更严重。不知你和托普索是怎么签的合同,30万吨的硫磺制酸应该不会只装这点触媒,难道有铯?你还是联系托普索人员来看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