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触媒与进口触媒的性能差别
这是弹指在工厂期间,通过对生产装置的跟踪分析,以及对国内一些触媒生产厂家的考察得出的总结。总的来讲,国产触媒与进口同类产品之间性能差距较大,国内触媒厂家的同志们仍要努力,任重而道远。附件请见以下链接:
https://bbs.hcbbs.com/viewthread.php?tid=307503&page=1&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弹指 于 2008-11-2 16:21 编辑 ]
国产催化剂在研发方面是最大的短板。由于竞争激烈,生产厂一般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就算不错了,在现在的国情下根本没有能力投入多少研发费用,所以明知有差距也只能干瞪眼,只好在低端恶拼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在国内外催化剂的性能上,国内总是在标榜自己的催化剂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实际上国内的催化剂在某些指标上的确可以达到国外催化剂的性能,但是总体上,最为主要的是使用寿命,国内催化剂远远达不到国外催化剂的水平.
原理上主要是采用催化剂的载体包括晶体的形式与国外相比水平不足. 谁能给出具体的数据,说明国产触媒与进口触媒的性能差别 。 对于小规模的硫酸厂,国产触媒的性价比怎样? 对于小规模的硫酸厂,用国产触媒还是可以的,毕竟便宜,想同的钱可以装填更多的触媒,这对操作稳定性不太好的小硫酸保持较高的转化率还是比较有利的。 你的大作我下来看了,说实话,写得实在是不怎么样,浪费我的财富了。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不对了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这话有点尖刻了,请多包涵。等哪天有时间了再详细评论一下。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 本帖最后由 boqing_zh 于 2008-11-4 09:42 编辑 ] 请问4楼,催化剂强度与活性是一对矛盾,国产催化剂所谓活性差是不是与强调强度有关系?因为我测过国产某催化剂的强度竟比标准高了两倍多。另一方面,一般小硫酸通常用国产催化剂,大硫酸用进口催化剂,而大硫酸通常都有DCS系统,所以操作稳定性及指标相比小硫酸要优秀,从而造成转化率也高,这样比下来的结果是不是也造成这种说法?
现实情况是,随着硫酸系统的越来越大,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厂采用进口催化剂,国产催化剂想要突出重围,该怎么做? 那是我做幻灯片的一个提纲,有些粗,内容有些发散。
但从你的回复来看怎么象个有才无德的人?要知道这有悖于交流论坛的精神。
[ 本帖最后由 弹指 于 2008-11-4 22:09 编辑 ] 看来你还是不包涵我了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ongue.gif
我只是觉得作为曾经的大化工工程师,现在的顾问,像这样内容自相矛盾的大作应该是羞于示人的。
至于你评价我“象个有才无德的人”,恕我不能苟同。我顶多就是一支山间竹笋而已。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y.gif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