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索WSA制酸和孟莫克制酸技术比较
目前制酸和废酸处理方面国内主要采用托普索WSA和孟莫克技术,两家工艺都有何特点?各有什么优势?请有操作经验的坛友参与讨论。我也急需了解,请行家积极参与讨论 托普索WSA制酸技术在论坛中有相关讨论,有谁了解孟莫克技术,请出来交流交流,比较一下两家工艺的特点,各自的优势。 孟莫克的工艺是干法制酸,与WSA工艺相比,设备要多一些,占地面积相对要大一些,其他方面大家再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 谁有孟莫克废酸处理方面的资料?大家交流交流。 干法工艺不可避免地存在“冷热病”:降温净化、干燥,升温转化,降温吸收,显热与反应热大部分不能回收,存在巨大的浪费,在净化工段还有污染物排出。WSA工艺可以回收绝大部分的热量,包括SO3的水合热与硫酸蒸汽的冷凝热。WSA工艺还没有污染物排出。 孟莫克现在也有湿法工艺,关于该工艺的具体介绍请稍等。 原帖由 弹指 于 2008-10-16 12:02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孟莫克现在也有湿法工艺,关于该工艺的具体介绍请稍等。
看来“弹指”似乎是一个姓王的婆婆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孟莫克的酸可达到99.2%,而托普索的WSA工艺制酸浓度最高只能达到98%。同样规模孟莫克的投资要相对高一些。 对于烷基化废酸的处理,采用干法的好处是成品酸浓度可达99.5%以上,符合烷基化用硫酸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的流程。湿法要做到98%的浓度都较困难,做到96%问题倒不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