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发展主动权 创新创造光伏奇迹
作为我国光伏产业领头羊,英利集团过去8年的表现令人惊叹:光伏组件年产能由3兆瓦扩大到800兆瓦,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由4000万元、900万元分别增加到80亿元、10亿元。
英利集团的前景令人鼓舞:今年该企业的产能将达到1400兆瓦,有望把光伏发电成本降到每度电1元钱,并能掌控全球光伏组件市场的定价权!
“我国的光伏事业比国外晚了几十年,要想在短时间内赶超国际同行,离不开全方位的创新。”该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
理念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既要吃肉,也要啃骨头。甘冒风险上马多晶硅材料生产线,成为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
去年12月15日,英利集团发布的一则新闻在海内外同行中引发震动:该集团旗下的六九硅业有限公司试产成功,生产的多晶硅材料纯度高达“九
个九”——99.9999999%。40多家海外媒体闻此惊呼: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将因此而改写!
英利集团副总裁赵志恒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缘由:光伏产业包括多晶硅材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应用等六大环节,产业链
越完整,质量和成本越好控制,优势越明显。但是,越是产业链上游的环节,技术要求越高、投资越大、建设周期越长。许多同行为了少投资、快赚
钱,往往只选择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
“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既要吃肉,更要啃骨头!”在1998年进军光伏产业时,苗连生就多花了好几倍的钱,建立了除多晶硅材料(当时其技术被
国外公司垄断)之外的其余五大生产线,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很快使非硅成本降到全球最低。
即便如此,苗连生也感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隐痛。特别是2007年夏天,由于多晶硅材料价格一路暴涨,给英利集团供货的一家美国公司
单方毁约,逼得他们满世界找原料,生产一度难以为继。他暗下决心:“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拥有自己的多晶硅生产线!”
苗连生把自己的股权全部质押,冒着极大的风险,出巨资研发世界上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新工艺:新硅烷工艺,组建了名为“筹粮处”的研发团
队,于2008年4月上马六九硅业。
“之所以叫‘六九’,是因为多晶硅的纯度达到六个九(99.9999%)就可以满足光伏电池的生产需求。”六九硅业总经理张月和说,“我们在引
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再创新,实现了闭环式、全循环生产,不仅没有废水、废渣排放,成本比国内同行降低30%以上,而且生产的多晶硅材料纯度达
到电子级的‘九个九’,大大提高了光伏电池的质量。”
“六九硅业的一期工程产能为3000吨,我们的目标是产能1.8万吨,实现硅材料完全自给。”苗连生说,“我们因此成为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
的光伏企业,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
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研发新技术,宁可推掉订单。平均每3天1项创新成果,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
今年1月15日,以英利集团为依托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奠基。这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了集光伏技术研发、基础研
究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并将推动光伏国标的制定。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我们之所以能从参与申请的全国17家企业和转制院所
中脱颖而出,靠的是长期积累的科技实力。”
“当然,我们搞技术创新的初衷不是为了争取国家级实验室,而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掌握核心竞争力。”苗连生说,光伏发电
的最大障碍是成本高,而降低成本的最佳选择,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仅要花大钱,而且难免失败。”从一名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集团副总裁的郑小强告诉记者,“苗董事长在这一点上特别宽容,成功
了有奖励,失败了不责怪。我牵头搞的一个项目失败了,100多万元打了水漂,他知道后一笑了之。”
在英利集团,人人想创新、敢创新,平均每3天就有1项创新成果,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生产的产品量多质优,非硅成本下降到0.8美元/瓦,
为全球行业最低。
令郑小强感触最深的,是苗连生为了技术创新,不惜牺牲眼前利益:去年年初,英利集团与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和另一家光伏设备供应商联合
启动了名为“熊猫计划”的高效电池研发项目。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苗连生毅然推掉部分客户的订货合同,停掉1条生产线,经改造后用于高
效电池实验。
“结果,实验在去年6月底获得成功,光电转换率达到18.5%,为世界领先。如今,这一新技术已应用到正在建设的300兆瓦单晶项目中,建成投
产后又将是一把杀手锏!”
文化创新,打造学习型企业
虚事实做,持之以恒,以“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支忠诚度高、创新性强、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
2月20日是大年初七,春节后上班第一天。7点40分,换上工作服的员工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厂区内跑步,结束后列成方队,跟培训部的英语老师
背诵英语单词……
据介绍,这样的“晨课”已坚持多年,雷打不动。“我们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以‘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苗
连生信手拈来。
“像家庭”,就是要像家长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员工,让企业成为成果共享的大家庭。
“像学校”,就是把员工当成学生认真培养,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成长的空间。
“像部队”,就是要求员工像士兵一样,在工作中令行禁止、雷厉风行……
“企业文化在我们这里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抓技术创新一样实实在在、持之以恒。
”赵志恒副总裁告诉记者,这样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支忠诚度高、创新性强、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
前不久,英利集团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官方赞助商,是全球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可再生能源企业。
据介绍,随着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启动,英利集团已开始“由外转内”,更多光伏组件用于国内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产能的大幅提高和持续的技
术创新,将使英利集团的光伏发电成本在今年降到每度电1元钱。
“这样,太阳能发电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而是老百姓用得起的低碳绿色新能源。”苗连生说。
这就是企业文化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