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中四氯化硅的处置问题
在2009年之前的多晶硅行业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暴利行业。不过,这一切随着去年四季度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发生了变化。多晶硅价格已经由300-400美元/公斤,跌至现在的50-60美元/公斤,国外订单减少90%。从2008年7月算起,全国有17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5个在建或是准备动工,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2万吨。而据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
民建四川省委在调研中了解,作为多晶硅重地的四川省乐山市,其太阳能光伏硅材料产业链目前有28个项目,总投资达到409亿元,据当地发改委介绍,截至6月底,乐山全市已形成年产多晶硅4500吨的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预计年底将扩张至8500吨。
四川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均出自峨眉半导体公司的“改良西门子法”,这种方法每生产一吨多晶硅就要产生15吨剧毒的四氯化硅,即每月平均8000-10000吨,这是多晶硅生产中产量最大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易挥发、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遇空气遇水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氢气体,伤害人体吸呼道、消化系统、灼伤眼睛,严重时会致命;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草和树都不会生长,按《化工危险品等级划分》属第八类,高危产品。理论上每一吨多晶硅副产12吨四氯化硅,而实际中往往大于20吨。因此如何处理四氯化硅是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的严重制约因素。
产量巨大的四氯化硅对环境及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对其无害化处置,直接关系到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及环境保护。
一、目前四氯化硅处理现状
一是四川新光硅业氢化为三氯氢硅技术。新光硅业花巨资建设的四氯化硅氢化设备及工艺,可将四氯化硅返回到合成三氯氢硅的工序进行再利用,通过氢化为三氯氢硅后再作为多晶硅生产原料。但这种方式能耗太高,处理量太小,新光硅业利用这种方式每月只能处理600吨左右,其余部分只能交给外部处理。
二是江浙企业利用四氯化硅醇解生产硅酯技术。这是早期大量消耗四氯化硅的主要渠道。金融危机前,江浙许多化工企业利用四氯化硅醇解来生产硅酯,四川多晶硅企业的四氯化硅经过长途运输,运往江浙地区作为硅酯生产原料消耗。但金融危机后,这些企业大多关闭,四川的四氯化硅失去了主要消耗途径而只能就地消耗。
三是四川省利用四氯化硅生产白炭黑技术和无机化工产品方式。广州吉必盛公司在乐山市投资建厂,利用四氯化硅生产白炭黑,但这种方式投资大、能耗高、工艺复杂且还不成熟,处理量小成本高,每月只能处理300吨左右;内江市同协公司采用最新处理四氯化硅专利技术,突破了国内处理四氯化硅“二次污染严重”及“速度慢”瓶颈,将大量多晶硅生产废物及时处置,对四氯化硅实现“规模化”和“无害化”处理,产物为无毒的无机化工产品。但这种方式设备及技术水平要求高,所用助剂是昂贵的进口原料,综合处理成本达每吨1800元。
综上可了解,目前80%以上的剧毒四氯化硅都是通过非法途径消耗掉的。
二、四氯化硅处置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多晶硅企业要支付不菲的费用来处理四氯化硅,导致四氯化硅的处理业务极度混乱,非法处理四氯化硅现象非常突出,安全事故、环境破坏经常发生,对我国多晶硅及太阳能产业带来严重威胁。
一是违规处理现象极其普遍,处理企业大多无合法资质。近年来,进入四氯化硅处理行业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技术和资质,这些企业利用原有的危化品使用资质或生产资质与多晶硅公司联系处理业务,他们以较低的处理价格获得四氯化硅,然后采用非法处理方法处理;有的企业获得四氯化硅后再次转包给其它企业或个人,安全隐患严重、环境污染极大。这是目前四川省四氯化硅处理的主流。
二是处理方法简单、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对四氯化硅做到真正“无害化”处理投资大、成本高,难度相当大。其处理企业大多采用先水解再中和的方法,有的干脆直接排放进入河流,每处理一吨四氯化硅,可以向多晶硅生产企业领取1600元左右的处理费,因而极低的成本便可赚取巨大的经济收益,这也是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涉足处理四氯化硅业务的真正动因,同时还造成再次污染。
三是对四氯化硅的监管不到位。运输四氯化硅的与不法企业或个人相互勾结,由运输公司负责组织货源及运输,企业或个人负责处理,这是四川四氯化硅的重要流通途径。有的是运输公司向多晶硅企业承包处理事务,再转包给不法企业处理;更有的运输公司以省外四氯化硅正规处理企业的名义与多晶硅公司签订处理业务,但在运输途中将四氯化硅不是运往省外,而是交给不法人员就近处理,赚取巨大运费差额,每一吨四氯化硅可以赚取2000多元运费,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这些人铤而走险,据调查,今年,四川省名义上运往省外的四氯化硅,绝大多数没有运往省外,而是在省内就地“消化”了。
四是地方保护助长四氯化硅的非法处理。在四氯化硅非法处理中,地方保护参与其中。今年以来,四川乐山一批不法分子,买通相关部门,长期向大渡河中倾倒四氯化硅,导致河水源污染。由于多晶硅生产企业对地方GDP、财政税收、就业等贡献大,有不少地方将其看作是地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四川雅安永旺硅业公司是当地的“特一号工程”,地方环保部门对它无能为力。
五是相关标准及法规不完善。对四氯化硅的处理是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及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始的,国内还没有相关处理标准及法规,对其资质还没有统一管理及规范,许多非法企业利用化危品使用资质或生产资质来打“擦边球”,承担四氯化硅的处理业务,导致违规处理现象极其普遍。
六是多晶硅生产企业的默认和支持。各企业出于降低成本需要,将四氯化硅交给一些无资质的企业和个人处理可以节省费用,这种做法得到各多晶硅企业的普遍默认,因此非法处理四氯化硅已经是公开秘密。
有的多晶硅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差,降低成本的愿望尤其迫切,将大部分的四氯化硅交给不法分子非法处理,同时将少部分四氯化硅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理,以掩人耳目,应付环保部门检查。而正规处理四氯化硅的企业则“无米下锅”。
对此,民建四川省委建议:
一是制订相关标准及法规,严格四氯化硅处理企业的资质。
尽快制订处理四氯化硅的相关标准及法规,使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规范处理。严格把关处理企业的资质,建议由省级部门审查及颁发证书,禁止利用化危品使用资质或生产资质来代替四氯化硅资质的做法,杜绝打“擦边球”。
二是加强对多晶硅企业、四氯化硅运输及处理企业的监管。
对多晶硅生产企业,严格监管四氯化硅产量,消化渠道,防止流向非法企业;对四氯化硅运输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全程监管,防止“声东击西”,坚决杜绝运输企业向多晶硅企业承包处理四氯化硅业务;对四氯化硅处理企业,监管对其处理的规范性,防止对环境的再次污染及安全事故。
三是加强对四氯化硅处理企业的技术支持。
加强四氯化硅处理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强科技攻关,扩大对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能力,降低成本。
北京四月中旬将召开四氯化硅回收利用技术会议。与会都是些业界大佬 我 想 有方法解决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