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镍设备工艺规程
钛镍设备工艺规程钛镍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钛、镍及其复合板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及应遵守的规则。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钛和镍等有色金属零部件或容器的制造,并包括以这些材料为衬里的复合板制造的容器。
3. 引用标准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JB/T4745-2002 《钛制焊接容器》
4. 制造环境
4.1钛、镍零部件或压力容器的制造应在具有明文固定的场地进行,地面应垫以木反或橡胶板、滚轮及平台等应挂胶或有软垫。
4.2应具专用滚园设备,保证良好的表面条件。
4.3厂房温度应不低于5℃。
5.特定的表面质量要求
5.1起吊时钢丝绳上应套以胶管或尼龙绳索。
5.2不准在地面上拖拉工件及在无保护的地面滚运。
5.3号料不准使用“划针”样冲,应使用红蓝铅笔记号或使用不含金属颜料,且硫氯含量控制在不大于25ppm的墨水。
5.4冲压成型胎具应光洁,平滑有许有棱角。制作压型所有润滑油其氯离子含量也应控制不大于25ppm。
6.下料及开坡口
下料和加工坡口应采用剪切刨削。采用等离子切割的电弧气刨时切割表面应打磨平整,并考虑合适的加工余量。
7.焊接组对
7.1焊接组对除应遵守本厂通用规则外,还需遵守下列工艺规定。
7.1.1焊接环境不低于5℃,在常温下不要予热的焊件,也应在焊口附近100mm范围内均匀加热到15℃。
7.1.2可用氧、乙炔焰予热或整体进行炉加热,用表面温度计测量。
7.1.3组对时不应在工件上点焊卡具、支承,如果必需焊卡具、支承时,应用与母材相同的焊接材料(必须点焊卡具、支承点时,应经专责工程师批准)。
7.1.4制造中应避免板面的机械损伤,如有表面局部伤痕、刻槽等影响腐蚀性能的缺陷必须修整,修磨的深度不应超过钢板厚度(复合钢板指复层厚度)的负偏差值。
8.热成型
8.1热成型前应清除油污、油漆等污油。
8.2应使用反射炉,带试板同炉加热。
8.3成型过程中加热次数不得超过两次。超过两次要做单独的工艺分析和安排。
9.热处理
9.1除应遵守图样工艺文件规定进行整体或局部热处理外,尚需遵守下述规定:
9.2冷成型板材弯曲变形量、管材变形量符合上式要进行固溶或稳定化处理。
板材 S/D>20% 式中:S——板厚 D——弯曲直径
管材 Rmin<1.3d 式中:Rmin——最小弯曲半径 d——管子直径
9.3冷成型封头可以不热处理,热成型封头必须进行固溶处理。
9.4加热温度在1000℃~1150℃,加热终了温度大于750℃,一般不进行热处理。
10.探伤检查
10.1探伤符合GB150-1998中的10.8规定和按图样的单独规定外尚需遵守如下规定:
10.1.1受压件表面上的弧疤打磨光滑(不超过板厚的负偏差)并做着色检查。
10.1.2工件上不可避免的临时焊的辅助卡具,支常点除去后,应将焊肉修磨光滑,并作着色检查。
11.试压
压力试验用介质的水,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5ppm。与尿素介质接触的容器试水压,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ppm。
12.钛、镍设备的酸洗沌化
12.1钛、镍设备酸洗钝化,一般在各工件最后成型或各部件装配后进行,只有在工作装配后无法进行酸洗与钝化时,可在装配前进行。
12.2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的工件,可置于酸槽中用酸浸法进行酸洗,其余均采用酸洗法。
12.3酸洗前,焊缝及边缘的熔渣和飞溅物必须处理干净。
13.容器的表面处理
13.1容器表面应无油污、油漆疤、锈蚀划疤、焊接熔渣等污物,钝化膜完整均匀,显灰白的金属颜色。
13.2零件、部件热作或热处理后,表面应进行清理,如喷砂或用钝氧化物砂轮打磨。
13.3容器表面用砂轮打磨时避免过热(回火)现象。
13.4表面的磕碰划伤应修磨光滑,板厚小于10mm的打磨深度不超过-0.3mm,板厚大于10mm的打磨不得超过-0.5mm,且均不超过钢板负偏差,打磨处要进行着色检查。 我们公司做,南京的。需要可以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