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企业为规避贸易壁垒在美建厂求生
我国光伏企业为规避贸易壁垒在美建厂求生作者:叶文添 发布时间:2012-09-05
目前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已进入收尾阶段,逐渐堵死了这条外销通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开始通过在美国建厂来规避贸易壁垒。美国市场每年100%的增长,仍然让这些企业经不住诱惑,前赴后继地涌入。不过,在美国建厂往往面临着高昂的成本代价。
此前的趋势是,因为高成本缘故,美国企业纷纷到中国建厂投资。但这些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又有众多欧美企业搬迁到越南等更为廉价的地区。而今中国光伏企业为规避贸易战风险,以美国建厂的方式来选择突围,这多少有些无奈的意味。
“双反”围追堵截中国光伏产品
近期,包括无锡尚德、新奥集团等光伏企业纷纷斥巨资在美国建厂,而英利集团等公司也纷纷表示会寻找时机在美国建厂来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若不是因为贸易战,谁也不会去美国建工厂。”河北一家光伏组件企业高管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5年前,美国和欧洲的光伏组件企业处于世界主流位置,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都略胜中国企业一筹。不过这几年已经风云突变,世界前十名的光伏组件企业,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产能也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的半壁江山,曾排名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厂商,美国本土的第一太阳公司也被无锡尚德挑落马下,只能排居次席。
上述河北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中国光伏产品以低价和可靠的质量,横扫了欧美市场,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也让很多欧美大厂迅速衰落,美国众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的工厂均被淘汰,这逐渐引起了美国政府的不满。“于是借‘双反’之理由,意在将中国产品逐出国门,将国内市场留给本土企业。”
美国的“双反”在2011年10月开始正式启动调查程序,期间,美国商务部调查了中国的无锡尚德、英利集团等多家企业在美国的销售情况,还派专员到中国工厂来进行实地考察,于今年5月作出了初裁,对中国的各个企业在反补贴方面征收5%左右的关税,而对反倾销方面则征收30%~250%不等的高关税。
根据规定,将在今年10月做出终裁,该政策一旦正式施行,中国光伏出口美国之路将就此结束。
英利集团一位人士表示,过去光伏组件产品曾有15%的利润,按照美国所征收的高关税根本不可能赚钱,而且目前来说,由于价格战,在美国销售的光伏产品基本上已经是微利了,企业根本已没有任何降价的空间了。“一般来说,中国产品要比美国产品便宜10%~20%之间,而要在美国建厂,成本肯定会随着上升,这个优势就荡然无存了,这也是很多企业在美国建厂的问题上踌躇不前的原因。”
在“双反”初裁之后,一些中国企业曾以在台湾等地代工,试图来改变产地属性,以此来曲线进入美国,避开高税,但此举已经被美国商务部发现和高度关注,或将采取措施给予打击。
据一位晶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8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安排3天针对中国光伏“双反”案的听证会,3天3场会,这是影响终裁的3场很重要的会议,但中国主要应诉企业悉数没有到场,失去了在听证会上申诉主张的机会。
据上述人士透露,在会上,美国多家本土企业均指责中国企业恶意规避美“双反”,指出中国企业通过出口硅片,委托在境外加工电池后再回到中国加工成组件是严重的规避行为,应该列入制裁,当即提出无论电池是否产自中国,也要将中国产组件一并列入“双反”征税。
目前美国商务部已开始调查这些规避行为,这些曲线进入美国的方式皆有可能被美国禁止。也因此,如今对很多光伏企业而言,想继续在美国市场销售只有两条路:一是,在高额的关税面前就此退出,二是,在美国投资建厂变身本土企业,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方式来规避贸易壁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