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乔 发表于 2013-6-8 10:20:20

恒业成西征:成长、机遇与风险

版权归cdzjx
百多年前美国西部淘金的故事,如今在中国有机硅行业上演。恒业成这家在去前年行业中受金融经济危机冲击最小的公司,一改以往小心翼翼、求精求稳的风格,投巨资到内蒙建30万吨有机硅厂。未来的发展前景当然须由历史去检验。在此仅简要分析其企业成长过程及西征机遇与风险,不当之处权当戏说。
恒业成在有机硅单体方面并非一帆风顺。老总吴博士在做含氢硅油方面有非凡的才能。前些年苦于含氢单体价格高企并受制于人,于是吴博士萌发自己做含氢单体念头,并投资建设3万吨装置。也许书生气太重,专做含氢单体在国外也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且选择性都不高于二甲。吴博士省去了中试步骤,加之当时DMC处于3万高价。很快市场风云变幻,投产后DMC价格快速回落。幸好恒业成在含氢硅油上的优势使其含氢硅油可以保持远高于国内企业的价格出口获利,日子比同行们好过得多。但随后国内含氢单体也量增价跌,自己再做原料显然不合算了。恒业成于是将装置改成做普通单体。吴博士不愧是技术专家,经反复筛选,确定用在国内效果最好又能保证供应的德国铜催化剂。最终将本来并无优势的3万吨装置开到很好水平,并于去年扩产到5万吨。
西征机遇一般认为应以资源优势为主。内蒙的煤储量已经探明超过山西,相应的电价应有优势。内蒙矿产丰富,氯碱化工也较发达。当地政府求项目若渴,会给予诸如土地、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对环保方面的制约较中东部少。人工成本低等等。这些对建厂都有好处。如果项目中含有自建硅厂甚至煤电,就更有优势。恒业成另一重要优势在于老总吴博士,属于技术知识型企业家。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一切按自然规律行事,没有那些“江湖老总”们的老奸巨猾和鼠目寸光。这也是恒业成能有今天的重要原因。
说到风险,就要多啰嗦几句了。一是大家天天都在喊的产能过剩。即便是3万吨装置能开到5万吨的技术水平,DMC与国内平均水平比有点优势,未来的含氢单体也会相应过剩。恒业成以出口为主的含氢硅油能否在未来若干年内保持长盛不衰,谁也不能保证。二是资源自有程度。如果能像合盛那样有自己的硅厂(含煤电),或者像新安那样有“廉价”的氯甲烷,则就有了一定的成本基础。如果仍像现在5万吨那样全靠外购,未来的资源价格充满不确定性,大家都只能随波逐流,竞争能力就大打折扣了。三是产品结构。除了含氢硅油外,在其他下游产品方面不知有何打算。如果还是停留在靠卖中间体,参与国内企业的低水平竞争,风险可想而知。四是技术风险。以现有3的万吨设计5万吨产能的技术直接应用到10万吨装置,在不侵权的前提下,要花费一番功夫。星火10万吨也折腾了两三年。当然相信以技术擅长的吴博士应该自有主张。另外恒业成专有的含氢硅油技术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他后产品有无技术优势;产能扩大后,产品出口下游市场能否同步扩大;价格能否依然高企;自有技术能否保护好不外泄;培养的人才能否留住等等,都可能是潜在风险。
最后,也祝愿恒业成一路走好,继续创造技术知识型企业家成功的神话。毕竟,“知识就是力量”!

TS小谷子 发表于 2013-6-8 10:25:16

恒业真心做的不错

sanzizi 发表于 2013-6-8 11:14:00

做的还可以啊,不知道员工待遇如何

lsl19740922 发表于 2013-6-9 17:02:03

恒业成做的还不错。。。。。。。。

lsl19740922 发表于 2013-6-10 13:16:00

工资还行吧。。。。。。

青草娃娃 发表于 2013-6-8 18:05:13

不知道员工积极性怎么样

胡贞南 发表于 2013-6-10 08:09:36

说实在的,又了解了有机硅的行业~

lsl19740922 发表于 2013-6-10 13:16:00

员工积极性一般,公司正在改进中。。。。。

米豆豆 发表于 2013-6-10 17:01:12

关键在于老板是行业人才,懂技术~

青草娃娃 发表于 2013-6-11 19:01:22

要能善于培养人才,留的住人才才能长久发展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恒业成西征:成长、机遇与风险